![]() |
|
二战前夕,分别以爱因斯坦和海森堡为首的两批科学家在美国和德国隔着大西洋相互对望着,纳粹的出现让这群初步掌握核裂变技术的学者们过早的分裂为两个阵营。
人类应该打开核武器这个“潘多拉魔盒”吗?同政客和大众相比,物理学家们是最早考虑这个问题的人。而且相比于政客,他们也拥有更多的责任感。爱因斯坦的学生欧・西拉德到达美国后便开始试图在物理学家中间建立一种审查机制,以保证核裂变技术不被用于武力。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同在美国的海森堡的学生爱德华・泰勒的支持。而海森堡也曾在1939年短暂的远赴重洋来到美国访问,期间他本想同大洋另一边的同行订立一个契约,共同承诺不开发核裂变武器,但未能如愿。
既然人类已经分隔为不同阵营并开始相互争斗,那么科学家们便只能择木而栖。西拉德起草了一封信,由爱因斯坦署名后交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西拉德在信中敦促美国政府尽快开发核武器,一定要抢在纳粹德国前面。很快,美国的核武器项目启动了。
此时,大洋彼岸的海森堡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所有同盟国的科学家都在与他竞争。但是,忠于祖国的海森堡真的在尽全力为希特勒服务吗?
1942年,二战的烽火正如火如荼地燃烧着,希特勒收到了来自核武器计划负责人海森堡的一份报告。此时,纳粹元首正焦急地盼望着一种超级武器的出现,以期用它来加快战局的发展,它或者是原子弹,或者是V-2导弹。但海森堡在报告里告诉他,原子弹恐怕无法在近期开发出来,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这个结果让希特勒十分失望,于是他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V-2导弹的研究上。原子弹就这样与纳粹德国说再见了。
海森堡真的没有能力开发出原子弹吗?战后,他同一批德国科学家一同被盟军逮捕关押。在一间布满窃听器的房子里,他向其他人讲到,希特勒是个疯子,无论如何不能给他原子弹。然后,他详细讲解了原子弹制造的一些关键技术。
海森堡固然不愿意全力为希特勒服务,但如果对手的原子弹将摧毁德意志民族,那么在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留在德国的海森堡会坐视不管吗?
尽管是揣测,却符合人类对核武器的纠结心理:人们希望真的实现“无核”,但怎奈敌人已经“有核”。自打科学家们分成阵营,这种纠结就注定了。
(原文有删节)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4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5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3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4 | 比亚迪无锡、成都工厂爆发罢工抗议 |
5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6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7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8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9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10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