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美国大选请来职业啦啦队 媒体公信力遭质疑

www.creaders.net | 2004-10-16 15:28:25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美国大选开锣,新闻媒体充当着三重角色:看热闹者、监督者和助选者,而最后一种角色在今年尤为突出。CNN和FOX,《洛杉矶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它们为各自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卖力推销,积极介入影响大选结果。






  据信息时报文章指出,在大选气氛的渲染下,不同政治立场的媒体的分化日见明显,以“中立”“客观”为楚汉分界的两旁,有的向左走,有的向右走。最近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两件事,一是FOX电视台由于其右翼保守的言论,遭到“自由派”媒体的联合声讨;另一件事则是62个电视台联合播放反克里纪录片,攻击者全部为“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由此可见,保守派和自由派媒体互结联盟,媒体大战已隐约可以闻到浓浓的硝烟味。

  在美国新闻界,以往是自由派“一统天下”,但可能是现任美国政府由共和党掌管的缘故,近几年媒体界的保守势力也直线上升。在双方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的声音更响,谁更有能耐尚未可知,惟一可知的是美国选民们的耳朵日后将更加不得清净。


  “收视王”福克斯遭同行群轰


  两宗罪:

  1.袒护共和党; 2.毫不掩饰右翼立场

  “我们认为福克斯新闻完全没有遵循新闻要求真实的原则。它不再去寻求真理,而是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党派工具。”

  ——新闻评估机构“MoveOn.org”创始人魏斯·波依德?

  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Channel)自1996年创建以来短短数年收视率就大幅攀升。目前,它的收视率已经大大超过了首创“新闻频道”概念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而CNN到今年已经有24年的历史。福克斯新闻除了以收视率增长奇迹著称外,它还以其毫不掩饰的“右倾”立场和亲共和党言论受到美国保守派人士的青睐,同时也令自由派和民主党人士头疼不已。有人说,福克斯新闻已经成为右派媒体的旗舰。这次,自由派人士集中火力攻击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电视严重倾向保守派和共和党。媒体分析人士指出,这实际上是自由派向保守派媒体宣战。

  自由派对福克斯新闻不满由来已久。正式宣战始于2004年夏天。7月8日,独立媒体监督组织“公正与准确报道”向媒体公布它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称,该组织发现,截至2003年12月19日前的6个月,福克斯新闻的著名晚间新闻节目“比里特·休姆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 with Brit Hume)的嘉宾中有57%是保守派人士。

  接下来的一周,两个带有左派倾向的组织MoveOn.org和美国进步中心赞助发行了一部纪录片“与福克斯斗智:鲁伯特·默多克对新闻之战”。这部记录片的拍摄者称,片中运用了大量福克斯新闻节目的内容来说明:福克斯新闻节目带有强烈的右倾偏见,贯穿着支持共和党言论的立场。

  7月14日,MoveOn.org和非政府的独立政治监督组织“共同事业”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诉,控告福克斯新闻频道的口号“公正与平衡”违反该政府机构制定的禁止虚假广告的法规。另一个倡导新闻多样性的独立组织独立媒体研究所说,它已经向有关部门对福克斯新闻的这个口号提出了严肃质疑。

  像这样针对单独一个媒体采取联合讨伐行动的事例在美国十分罕见。许多美国电视媒体的资深记者和制片人都表示,像这样的联合攻击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事“闻所未闻。”

  这次针对福克斯新闻频道的联合行动似乎也反映了有线新闻频道在报道美国大选中逐渐提升的重要性。这些有线新闻网正逐渐成为美国总统选举和一些重要的地方选举的舞台。设在华盛顿的独立言论研究机构皮尤(Pew)研究中心说,4年前多数美国人说他们主要从无线电视网的晚间新闻节目,而不是有线电视新闻中获取政治新闻。但在今年,研究表明,有线频道的新闻节目已经让传统的无线电视晚间新闻相形失色。而在美国的有线新闻频道中,福克斯新闻频道目前的收视率最高。


  制作班底全部起用保守派人士


  福克斯从台前到幕后,所起用的主持人或制作班底,几乎全是保守派或共和党人士。比如,日间新闻主播大卫·阿斯曼以前是保守阵地《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周日新闻主持人汤尼·斯鲁是知名的保守派专栏作家,并曾是为布什打演讲草稿的主笔之一;福克斯前副总裁艾里克,以前是《纽约邮报》(美国著名的地方右翼小报——编者注);新闻频道主任罗杰·艾尔斯曾经是共和党的资深政治顾问;电视台总监比里特·休姆、新闻频道的副总监约翰·姆迪,两人此前都是凭坚定靠右的观点一举成名的记者;而最典型的保守派分子要数福克斯的名嘴主持比尔·奥瑞利,比尔是如假包换的共和党人,其观点立场不言而喻(他在刚当主持人时并没有阐明自己的党派身份,而是后来才被《华盛顿邮报》拆穿)。

  关于福克斯严重的立场偏见,有人这样表达:如果你不间断连看48小时CBS新闻,你会从主持人所选择的讨论材料中觉察到一丁点左偏立场,但如果连续看FOX新闻,只需48秒就能感受到该台的政治气氛。就连福克斯的特约评论员也把福克斯称为“共和党的官方电视台”。

  如果明白到福克斯的主持和记者们为何更容易抢到共和党的新闻,你就不会好奇福克斯播放的新闻内容了,因为那里面有许多是共和党会议的内容。

  面对“联合攻击”,福克斯新闻频道发言人罗伯特·资默曼说,“如果他们能够这样极端地攻击福克斯新闻,那么所有新闻媒体都有遭到类似攻击的危险。所有最好是不理会那些胡言乱语。”

  一些批评福克斯新闻的机构,如MoveOn.org和共同事业等,都指责说,福克斯新闻就是在报道硬新闻时都要倾向右翼。MoveOn.org共同创始人魏斯·波依德说,“我们认为福克斯新闻完全没有遵循新闻要求真实的原则。它不再去寻求真理,而是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党派工具。”

  福克斯——首创“新闻不需客观”


  以严重倾向的政治立场挑战以“中立”标榜的新闻模式

  默多克于1996年创建了福克斯新闻网。福克斯从有线电视起家,后来进入全国电视网。“9·11”之后,福克斯的收视率直线上升,福克斯现已在非有线电视的四大电视台中排名第三,而在18到49岁的观众中收视率第一。在有线电视中,更是超过有23年历史的CNN,成为有线电视之冠。

  该新闻网坚持认为“客观”报道是不可能的,因此决定不再遵循它,而代之以“公正和平衡”(fair and balanced)原则,公开宣扬其保守派主张,以取得对自由派媒体的平衡。福克斯有两句口号,除了“公正和平衡”外,还有“我们负责报道,观众负责判断”(“we report, you decide”)。

  就在ABC、CBS和NBC争当新闻“权威”、CNN定下要做新闻网络老大的长远目标的时候,福克斯却剑走偏锋,它的目标不是要涵盖全国范围,它只在乎争取国内那几百万保守人士的特定观众群。有新闻专家认为,福克斯的定位,就是电视界的保守派“小报”。

  到2001年,福克斯已超越CNN成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福克斯的高收视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那种旧的以“客观”标榜的新闻模式至少在政治报道方面已经开始失去原有的影响力了。

  福克斯“名嘴”言论集


  辩护战争——“平民伤亡是战争的一部分”

  在阿富汗战争打响后,对于平民伤亡数字,美国各方媒体都慎重报道,既不相信塔利班声称的数字,也不轻信五角大楼公布的数据。但福克斯不一样。它的时评名嘴比里特·休姆单刀直入:“我不明白,为什么所有媒体都对平民伤亡的数据如此讳莫如深,我的观点是,平民伤亡在历史上从来就是战争的一部分,这种事情算什么新闻?”

  休姆的言论发表后引来猛轰,批评声音称,如果记者无须采访平民伤亡,因为它是战争的一部分,那么根本不需整版整版地报道战争进程,因为空袭是战争一部分,美军伤亡也是战争一部分。

  鼓吹战争——“不听话就全部炸掉”

  阿富汗开战前,福克斯著名主持比尔·奥瑞利在其节目上公开鼓吹报复性战争,他说:“假如阿富汗政府不交出本·拉丹,那我们就要炸掉他们整个国家。记住,每个人都要为他国家的坏蛋承担责任,就像德国人要为希特勒的行为负责一样,阿富汗人也要为塔利班负责。”随后,比尔更是延伸到伊拉克和利比亚身上,他说:“假如卡扎菲不下台,我们就炸掉他们的油管设施、海港和所有机场,让他们吃沙子去。”比尔的言论一贯蛮横强硬。

  他甚至为美军“出谋划策”,他建议美军采取“饿死策略”,剥夺当地人的食物,让他们没吃的,没穿的,最后不得不起来反抗当地政权。而“把平民当目标”和“饿死平民”都是战争罪行,比尔也被斥为一个嗜血的人。

  丑化克林顿——“临走前把白宫洗劫一空”

  2001年1月,在白宫易主后传出了一条小道消息,说克林顿的手下在临走前顺手牵羊,大肆偷窃和掠夺白宫及空军一号的财物,让后来搬进的布什大吃一惊。福克斯得到这消息后如获至宝,在对消息未加证实之前,抓紧机会宣扬布什政府是如何品格高尚,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贪图小便宜。那段期间,几乎福克斯的每一档节目,主持人都要拿这个来说事,嘲笑民主党人。但后来这条消息很快就被证实是假的,而福克斯也因此沦为别的媒体的笑柄。

  自由保守两派媒体互拆台,布什克里各自拉拢传声筒


  你有你的FOX 我有我的CNN

  两派卖力左右大选结果

  随着美国大选日益热火朝天,报纸、电视和杂志在选举报道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人们也不禁质疑,它们是否在某个时候越线违规,在政治进程中变成了运动员,而非观察员。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媒体是总统候选人传递竞选主张和攻击对方的极为便利的渠道。该中心在今年3月到6月进行的这项调查发现,新闻报道、广告和午夜节目对选民的影响占34%,候选人及其代理人对选民的影响占39%,其他专家对选民的影响占11%。

  皮尤中心说,作为有着客观、公正传统而引以自豪的美国新闻媒体来说,越来越多的选民认为它们是有党派立场的,只有39%的选民说,媒体报道是不偏不倚的,而在1987年,持这种看法的人占62%。调查说,美国有线新闻网的受众多数是民主党人,而共和党也已经联合福克斯、《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时报》及拉什·林堡组成统一阵线,哪里有共和党的新闻,哪里就会有它们的声音。

  不仅在各自阵地上为布什(或克里)摇旗呐喊,以媒体的力量向选民施加影响,两派媒体人还慷慨解囊,为各自支持的候选人大献政治捐款。

  比如CBS和NBC的员工捐给克里和民主党的钱,比捐给布什和共和党的要多得多。筹款调查显示,CBS员工一共向克里等民主党候选人捐献了11万美元,而捐给布什的只有1000美元,相差100倍之多。而NBC的员工立场更鲜明,他们一年来捐献的政治款项总数近15万美元,全部都是给民主党的,布什一个子儿也得不到。

  电视节目由政治立场决定?


  2004年10月

  62家电视台联手炮轰克里

  拥有和管理着全美多家电视台的辛克莱广播集团10日宣布,未来两周内,他们将在至少62家电视台播放一部抨击克里的纪录片。辛克莱电视网在全美有60家附属电视台,电视台高层下令,所有附属电视台都必须在下礼拜,播放这个电视短片,相当于全美三分之一的家庭都可以收看到。

  实际上,辛克莱集团本身带有浓厚的“共和派色彩”。根据布什竞选的筹款记录,辛克莱集团的高层官员们曾向布什捐赠了上万美元。今年4月,该公司拒绝播出一档由美国广播公司(ABC)主持人读出驻伊美军阵亡名单的节目,这件事一度使辛克莱公司本身成了“新闻”主角。

  2004年9月

  急于反击布什 CBS错用假文件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时事杂志”节目主持人丹·拉瑟在9月8日晚的节目里公布了四份据称由已故德州空军国民警卫队少校、曾担任布什所在飞行中队指挥官的杰里·基利恩撰写的备忘录文件。基利恩在文件中说,在布什服役没有达到要求而停飞后,他的上司强迫他“美化”布什的服役记录。

  节目播出后,该文件的真实性广受质疑,9月20日,CBS和拉瑟一起发表了道歉声明,称其在对布什总统服兵役记录所进行的报道中“判断错误”。

  其实,该事件中的假文件是明眼人很容易就看出来的,而且CBS和拉瑟也应该很清楚提供文件的比尔·伯克特与布什过去的嫌隙,却仍然出于“抹黑”布什,反击“快艇老兵广告事件”的目的,在没有对文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鉴定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播出了新闻,结果造成了这一大丑闻。

  72岁的拉瑟,是自由派媒体的最大代表之一。他感情外露,喜欢冲突,最不掩饰自己的自由派立场。当年曾经和尼克松对叫过,在“伊朗门”事件中采访时任副总统的老布什时,两人竟吵了起来。几年前他就因利用主播的身份之便,为民主党募捐,引起一片争议。但就在拉瑟快要过自己73岁生日时,却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丑闻,保守派正获得了逼迫拉瑟辞职的绝好机会。

  2003年10月

  CBS拍电视丑化里根被停播

  CBS去年曾摄制一部反映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传记类电视系列剧,还没有播出却已经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电视剧对里根的形象进行了丑化,这部剧最终由于受到保守派同行的攻击而撤销播放。里根家人最不满的是CBS出演里根的演员。扮演里根的布洛林在美国不但是公认的左翼人士,家喻户晓的自由派演员,他老婆还是民主党的主要筹款人、好莱坞大影星芭芭拉·史翠珊,而里根作为一名共和党人是绝对的保守的右翼。因此,里根的家人和助手认为,CBS是故意给里根家族难堪。除了里根家人外,具有保守倾向的媒体也以此事尖酸挖苦CBS,后来风波愈演愈烈,CBS不得不下令停播本来准备放在黄金时间档的心血之作。

  2003年2月

  采访萨达姆公开与布什作对

  美国媒体为了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甚至公开与美国政府作对。上文中提到的CBS的主持人丹·拉瑟在美伊还在对峙时采访了萨达姆,气坏了白宫。这是拉瑟12年来第二次采访萨达姆。第一次是在1990年8月,当时伊拉克刚刚入侵科威特不久。对于萨达姆为何单单选择丹·拉瑟接受采访??有媒体解释说,拉瑟的“左派”风格成为萨达姆看中他的重要原因。

  美国报纸、杂志和电视台在言论立场上分成左、右两大派,有影响的主要为以下这些:

  左右两大阵营

  报纸杂志阵营

  自由派(左派) 保守派(右派)

  纽约时报(自由派旗舰)华尔街日报(保守派旗舰)

  洛杉矶时报 华盛顿时报

  华盛顿邮报 纽约邮报

  时代周刊 《波士顿先驱报》

  新闻周刊

  电视台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自由派旗舰) FOX(福克斯新闻网)

  ABC(美国广播公司) (保守派旗舰)

  NBC(全国广播公司) 辛克莱广播集团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右翼媒体人最吃香

  电台脱口秀节目一面倒向右

  “拉什·林堡、比尔·奥瑞利和欣·汉尼迪,他们在右翼共和党中论口才都是响当当的角色。而我们(左派)就没有这样的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倾向左翼和自由派的民主党及更倾向右翼和保守派的共和党虽然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可谓旗鼓相当、平分秋色,但有趣的是,在美国广播“脱口秀”节目中,政治倾向却是一边倒,铺天盖地都是右翼观点。

  “每天在美国排名前45位的广播电台清谈节目总共播放的保守主义的谈话长达310小时。这45家电台的清谈节目中只有5个小时的节目是用来播放反面意见的。”安舍尔媒体公司的CEO、自由派人士约翰·西恩顿如是说。为此,广播主持人特伦斯·史密斯在他的节目中探讨了保守派广播脱口秀成功以及自由派节目失败的原因。

  谁倡导了广播界的“偏右风”?


  “每天的广播谈话节目政治立场大多雷同,偏左就是错的,偏右就是对的,”特伦斯·史密斯说。他列举了一系列右翼名主持人在节目中攻击左翼的言词,并认为,这些名嘴在政治选举中对于共和党的获胜功不可没。

  即使是民主党中的精英,对此也有同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指出:“拉什·林堡、比尔·奥瑞利和欣·汉尼迪,他们在右翼共和党中论口才都是响当当的角色。而我们(左派)就没有这样的人。”

  为什么美国广播界大多数的脱口秀主持人,或者最成功的节目主持人,都是保守派呢?安舍尔媒体公司的CEO约翰·西恩顿认为,“这都是因为拉什·林堡。”

  对于“右倾风”在美国广播节目中的盛行,拉什本人是原因之一。他在发挥强大的个人影响,左右美国选民政治立场的同时,因为自己的高知名度,从而无形中激励了其他美国广播电台主持人效仿其右翼脱口秀主持人的风格。

  “追随林堡的广播界主持人全都是为了他的声望。他们认为效仿拉什·林堡的成功是很容易的,”西恩顿说。比如高登·利迪,以及接踵而来的欣·汉尼迪和米歇尔·塞韦基。” 三人之中,欣·汉尼迪是仅次于拉什的广播脱口秀主持人。他的节目在美国广播公司??ABC??将近400家电台上播放,每星期的听众超过1千万。而汉尼迪本人就是拉什·林堡的崇拜者。

  特伦斯·史密斯认为,广播脱口秀的“右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右翼势力在报纸和电视台的失势,因此他们看准了广播这一块阵地。

  广播脱口秀的保守派代表人物之一汉尼迪将脱口秀的“右倾”看作是一种反攻。他说:“美国大部分的主流报纸都坚决倾向左翼。我认为美国最大的三家电视新闻机构: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台(NBC),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都是坚决支持左派势力的。美国(包括CNN在内)的两个有线电视频道都是十分明显向左偏的。”

  虽然美国右翼指责美国新闻界,尤其是报纸和电视,“左得厉害”,但是特伦斯·史密斯说,“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主管否认他们是偏‘左’。”

  汉尼迪等一批右翼广播节目主持人还攻击说,左派往往丑化像他一样的保守派主持人的形象。他说,“自由派想把在广播中的保守派塑造成‘愤怒的白人’形象。但是,我们不是。我们是愉快的正常人,依法纳税的好人。我们是那些会在周末喜欢一起打网球的人。”

  和其他右派政治评论家一样,汉尼迪将美国广播节目的“右倾”盛行归功于里根政府时期对新闻媒体的“松绑”政策。1987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废除了所谓的“公平”原则。原来的“公平原则”要求??广播电台——由于它们是公共传媒——要播报不同的观点,平衡广播中过多的保守主义声音。但自从这一原则被废除之后,美国政府对广播电台就再没有平衡保守主义观点的要求了。

  也怪“左派”脱口秀不争气!


  迄今为止,美国广播脱口秀中还没有出现站得住脚的自由派主持人。前任纽约州长马里奥·郭默是民主党内最有口才的领袖,他创立了每周一次的清谈节目。但是后来由于收听率很低,这一节目无疾而终。另一个自由派人物、前任德克萨斯农业专员吉姆·海托尔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失败了。

  保守主义对于美国广播脱口秀的控制处于绝对优势,连自由派的天下——美国西岸旧金山,其每天下午的高收听率广播脱口秀节目竟然是由保守派人物、谈风粗暴而尖锐的米歇尔·塞韦基当家。

  被保守派控制的美国广播电台自然对自由派观点进行封杀。“南方小鸡”乐队,这支曾获1998年全美乡村音乐唱片销量冠军的三人女子乐队组合,在流行乐乐坛举足轻重。但是因为乐队中的一个成员批评了布什总统的对伊作战政策,众多美国电台便停播她们的音乐,并且号召听众拒买她们的唱片。有些电台甚至发起支持战争的集会。

  对于右派控制美国电台这一点,民主党人正在试图反击。一些富有的民主党人投资了两千多万美元开办了一个自由派声音主导的广播脱口秀电台。他们希望能吸引一批忠实的听众,同右翼电台对抗。

  已授命负责这项工作的约翰·西恩顿认为左派夺回美国广播阵地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全部是自由派声音的电台。这个电台应该提供全天候自由主义节目,着重于幽默和讽刺。他说:“这就好像你驾驶一辆卡车在人来人往的市场上走错了道一样。自由派广播脱口秀过去失败的原因在于,就像一个乡村音乐的电台不播摇滚音乐一样,保守主义的电台不愿意播自由派的声音。”

  喜剧演员埃尔·弗兰肯成为这个新电台的当家主持人。弗兰肯在回击保守派方面做的很出色。在他为其攻击脱口秀和其他美国保守媒体的畅销书大肆宣传时,有一次超过600人来到书店捧场。弗兰肯说,他主持广播脱口秀的原因和他写书一样:同美国右翼媒体作战。

  “脱口秀”天王拉什·林堡以极端言论吸引1400万听众

  美国右倾的“脱口秀”主持人最为出众的要数拉什·林堡。特伦斯·史密斯称拉什·林堡是最近15年中美国无可比拟的广播界政治“脱口秀”天王。在他加盟的普瑞米尔广播网旗下有600家电台,遍布美国全国。拉什平均每周拥有1400万美国听众。

  许多人认为,拉什·林堡决定着广播脱口秀的流行趋势。他个人的保守倾向,直接影响着其他人的想法??尤其碰到政治选举,他的作用不可小觑。

  《华盛顿时报》的托尼·布兰克利指出:“我认为,从1994年的共和党国会选举开始,共和党差多少票拉什·林堡会给共和党拉多少票。在接下来的三次选举中,他一直扮演这个关键角色。直到2000年,在佛罗里达的总统角逐中,他就是布什和戈尔争夺该州选票,从而荣登总统宝座的关键性人物。”

  拉什·林堡开始走红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他1951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其家族有悠久的共和党背景的传统,不乏曾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成员。拉什从小在广播界打滚,才16岁就在家乡当地的电台里打工。后来大学辍学,从密苏里州搬到匹兹堡,在一家电台里当DJ,播放流行歌曲。

  1984年,拉什开始在时事脱口秀节目中崭露头角,时任加州一家地方电台。拉什的口才以直白泼辣的风格为个性商标,而且他的节目中从来不需邀请任何嘉宾“撑台面”,也不需要借任何名人为自己“添彩”,整台节目就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唱单簧,从头到尾。很快,拉什就被美国广播公司看中,邀请他在旗下的WABC电台开播以其名字命名的三小时的专栏节目“拉什·林堡时事开讲”,内容集时评、幽默及讽刺于一身,由于拉什言论极端,很快就成为广播界中政见鲜明、独树一帜的名嘴。

  逐渐地,拉什的名声开始从广播界向其他媒体领域扩张,比如出版界和电视界。他出了一本又一本畅销书,还经常上电视节目当嘉宾。

  批评拉什的人认为,拉什经常以尖酸刻薄的所谓幽默来挖苦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比如穷人和少数族裔人士。他曾经公开质疑费城鹰队橄榄球队员多诺万的能力,只因为他是一个黑人。拉什的言论激怒了许多人,拉什最后被迫辞去ESPN体育网特约评论员的职务,并为此公开道歉。

  美国媒体公信力受质疑

  “我们已经走出了观众笃信新闻的时代。过去,人们愿意花上半个小时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晚间报道,看后还会赞扬一句:就应该是这样的。而现在,人们却想知道:‘我为什么应该相信这些?

  ——美国媒体研究机构“卓越新闻”项目主任汤姆·罗森斯蒂尔”

  在一些白宫资格最老的那些官员眼里,媒体只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利益集团,并没有履行为公众服务的根本职责。而这似乎也是大部分美国人的看法。近日,在一项由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新闻受众的调查中,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信任美国新闻媒体的报道,此外美国年轻一代对新闻的关注度也创了历史新低。这一结果令美国媒体专家大跌眼镜。

  无独有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个附属机构也进行了一项名为“2004年新闻媒体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美国的媒体陷入公信力危机。与过去相比,美国新闻受众不仅更偏爱能迎合自己观点的新闻,而且对反面报道越来越表示怀疑。

  面对美国大众对新闻媒体信任度低的倾向,美国的媒体专家们提出了几种解释。一是系列的新闻作假丑闻影响了美国新闻媒体的公信度;新闻报道和评论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媒体的政治偏见和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偏离客观中立的原则,也是造成美国人越来越多地“质疑新闻”的一大原因;另外,媒体的独立性越来越受到美国政府的干预,其报道的倾向越被其所操纵。

  原因1:新闻造假丑闻不断

  前不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知名主持人丹·拉瑟承认在节目中使用了错误的文件,为此他向数百万观众作公开道歉,此次事件是继2003年《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造假丑闻之后的又一重大的新闻造假事件,美国主流媒体的职业道德问题再次成为公众质疑和关注的焦点。

  美国新闻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受到造假丑闻的困扰。据悉,自去年《纽约时报》造假丑闻曝光后,美国不少报纸加强了对假新闻的监控和调查。结果,《芝加哥论坛报》等十几家报纸也都陆续揭露了类似造假事件。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于今年4月14日发表文章称过去的一年是美国现代新闻史上“最可悲的一年”。 

  一些业内资深专家分析说,美国主流媒体之所以不断爆出新闻造假事件是有深刻原因的。除了记者本人为名为利,置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于不顾,美国传媒自身也有需要反省之处。由于美国媒体竞争相当激烈,为了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一些报社的编辑片面追求独家报道以及那些十分震撼或感人至深的细节,导致一些记者在压力下不惜造假,而有关审查机制又不健全,结果一连串假新闻堂而皇之地上了头版头条,给美国传媒界不断抹黑。

  例证:美国知名媒体造假事件簿

  《纽约时报》:记者家中造36篇假新闻

  去年5月,已创刊150年的《纽约时报》用头版文章自揭家丑,指其记者杰森·布莱尔在任职的4年时间里至少编造了36篇假新闻。这条新闻不仅成为了全球新闻界的头号丑闻,还差点葬送了《纽约时报》的“一世英名”。

  令《纽约时报》这家“百年老店”蒙羞的27岁记者布莱尔在1999年进入该报工作。他一直居住在纽约,但他却通过使用手机以及电脑联系的方式,制造了他正在外地四处奔波、勤奋工作的假象。从他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来看,他的足迹踏遍了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以及德克萨斯州等地,而事实上他一直安坐家中。

  自他升任为国内记者以来,共发表了73篇文章,其中至少36篇存在抄袭和捏造的问题。例如,布莱尔曾经发表了5篇关于在伊拉克战争中被解救出来的美军女兵林奇的文章,并对她家的环境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说她家附近有种植烟草的田地和奶牛场。但后来证明,这些景色纯属虚构,布莱尔从来就没有去过林奇的家。

  布莱尔在被“炒鱿鱼”后还不知悔改,把自己不光彩的历史写成了自传《烧我老板屋——我在纽约时报的生活》,洋洋自得地大爆造假的伎俩,还反口咬《纽约时报》解雇他做法“不地道”。

  《今日美国》:名牌记者原是造假高手

  布莱尔造假的丑闻被爆出后,全美销量最高的报纸《今日美国》也开始在内部展开相关调查。结果,该报最为知名的大牌记者杰克·凯利竟然被揭发出多次制造假新闻。

  今年43岁的凯利自1982年《今日美国》创刊以来,一直为该报工作,曾长期在海外采访,足迹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过许多重大的国际热点新闻。二十多年来,凯利为《今日美国》撰写了大量独家新闻,以第一手采访资料和扣人心弦的细节在美国传媒界赢得了广泛赞扬和尊重。2001年,他被《今日美国》评为年度最佳记者,还先后5次被报社推荐角逐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奖。

  今年3月,该报依据调查结果自揭家丑,用超过两个版的篇幅报道了凯利捏造假新闻并抄袭他人报道的事件。凯利在过去十年中至少发表了8篇内容子虚乌有的新闻报道,其中一篇还曾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包括:在1997年与埃及恐怖分子呆了一夜;2002年走访位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的一个恐怖分子逃逸通道;2003年曾现场采访有关方面对“基地”大头目本·拉丹的一次飞车追击等。另外,调查人员还发现凯利所有稿件中近24处涉嫌抄袭了其他媒体的文章,如来自《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耶路撒冷邮报》等的文章。凯利已于今年1月被迫辞职。  

  《华盛顿邮报》:女记者造假赢得普利策

  1980年9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一则令人揪心的故事:一个名叫吉米年仅8岁的吸毒者,一个成长于毒瘾、暴力和绝望之中的栩栩如生的小男孩,一个在华盛顿贫民区内饱受猖獗毒品交易摧残的受害人。这篇报道的作者是该报记者珍尼特·库克。

  故事瞬间激起极大反响,引发广泛争论,华盛顿市政府甚至展开了连续17天的搜索行动,力寻吉米的下落。但同时,有关该故事纯属子虚乌有的传言也悄然浮现。面对不利传言,邮报力保库克,对一切传言均予以否认。1981年3月,就在库克凭此报道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时候,事情败露。面对质询,库克终于坦白,关于吉米的报道纯属是捏造的故事。随后,库克引咎辞职,而在事件中蒙羞的《华盛顿邮报》退回了有关的普利策奖项。之后,库克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洛杉矶时报》 :摄影记者开愚人节玩笑

  2003年4月1日,对于有着25年从业经历的摄影记者布赖恩·瓦尔斯基来说,这个愚人节并不好玩。因为一张假照片,他被《洛杉矶时报》解雇了。作为时报派往伊拉克前线的摄影记者,布赖恩·瓦尔斯基3月30日传回的英军士兵和伊平民的照片,曾令图片编辑激动不已,这是一幅足以竞争普利策奖的作品。时报将它刊登在4月1日头版的同时发往下属其它报社,有的还在头版将图片放大到六栏。

  但很快有人发现,此图系布赖恩·瓦尔斯基合成的假照片。仍在前线的布赖恩·瓦尔斯基也承认他合成了这张照片,目的是为了改进构图。时报立即在其网站上刊登更正和道歉声明,并做出了开除布赖恩·瓦尔斯基的决定。

  原因2:政治偏见分歧严重

  美国的记者们不但报道新闻,在报道事实时还会进行“解读”。全天候有线电视新闻的发展尤其推动了这种新闻形态的形成。美国各大电视网热衷于用极端意识形态之间的“吵嚷”清谈节目(shouting show)来提高收视率。这种“吵嚷”清谈节目在美国的电视市场不但流行,似乎商业上还很成功。

  “但是媒体现在自食其果了。”皮尤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寇哈特说,“尤其是有线电视节目,他们的新闻越来越有争议性。一派这样想,另一派持相反意见。两派依靠各自电视网的‘吵嚷式谈话节目’彼此争论。” 寇哈特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吵嚷秀’的新闻评论家经常诠释他们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事实本身。这类节目将播报重点放在观点冲突上,观众们看到的是党派之间的争执,而不是报道。这就有可能让人感觉电视台是在给观众灌输某种意识形态。”

  皮尤研究中心编辑卡洛尔·道尔蒂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说“美国媒体的政治偏见”也是新闻媒体公信度降低的一大原因。道尔蒂说,“当美国媒体不再只是单纯报导新闻,而是报道观点时,就失去了政治上的中立,不公平成为必然。”

  例证:福克斯与CNN意识形态分化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004年4、5月间做的这项调查走访了3000名美国成年人后。寇哈特吃惊地发现,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对美国媒体的信任度比例将近1:2。这是自1985年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那时共和党人对媒体的怀疑只是稍低于民主党。

  在主流媒体中,驴象两党有各自偏爱的电视网。调查中,29%的共和党人觉得,福克斯的新闻频道更值得信赖。相比之下,只有26%的人信任CNN。而在民主党人中,45%的人赞赏CNN的新闻报道,只有24%的人青睐福克斯。

  这个结果显示,一直最受观众欢迎的CNN信任值下滑最快,从六年前的42%降为目前的32%。相比之下,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党派分化看,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信任值反而持续稳定,约为25%。

  “这种变化反应了美国政治的分化。”科哈特分析说,“一部分是共和党人对媒体最近过分攻击布什感到愤怒。观众们正在反抗这种一边倒的政治倾向。”

  但是,从整体看,仍然有更多的受访者表示,比起福克斯,他们更倾向于完全或基本上信任CNN的新闻报道。因此,CNN发言人马泰·弗尔曼将这项调查看作是一次胜利。“我们当然很高兴,在美国的新闻集团中,我们又一次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媒体。”他说。当谈到信任度在保守派人士中下降的趋势时,弗尔曼说:“这个比率每年都可能有波动,但是关键数字很明显:在所有被调查的媒体中,我们的受众群最能反应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

  有意思的是,同为有线新闻翘楚的福克斯新闻也认为这是自己的胜利。“这项调查证明,我们的观众持续增长,可信度也在提高。”福克斯发言人艾莱娜·布莱格恩奇说,“就像人们会问为什么保守派都看我们的新闻一样,CNN能吸引那么多自由派也是有情可缘。”

  原因3:媒体中立性受操纵

  美国标榜“新闻自由”,但是,在美国政府看来,媒体的“客观、公正”是相对的,因为媒体的“客观”有时候会同“国家利益”相冲突。因此,白宫有着强大的“宣传部门”,以总统为统率关于新闻宣传的核心部门,在国内国际“调度”着各种与新闻宣传有关的“事宜”:国务院系统,包括美国新闻署,它经常发表新闻、文章、文告,进行新闻宣传的指导和引导;美国白宫办公厅、顾问班子等机构则是具体操作新闻宣传的“领导部门”,它在美国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其面目又经常掩盖着,它不说“新闻宣传”是接受政府的“领导”的,都是记者“自觉自愿”的。

  为了影响国际社会大众心理,美国专门设立了“战略影响办公室”??现改为全球宣传办公室??,其目的就在于左右国际舆论。敢说真话的记者和新闻机构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打压。布什当政使政府“舆论秀”空前发达起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操纵”新闻媒体。充分利用他的“政治顾问”,支持白宫高层官员花费大量时间和新闻媒体人员交往,商议新闻策略,设计“新闻议程”,大搞符合自己利益的舆论导向。

  就伊战战事报道而言,一方面,新闻报道受到军方的严格管制;另一方面媒体又怕被人扣上“不爱国”的罪名,说真话的记者则可能被“炒鱿鱼”。以至于早已在世界上大白于天下的美英联军官兵被俘、战机被击落、伊平民惨遭伤亡的镜头都很少能出现在美国报纸的报道和电视画面上。两名战地记者也遭到美军的“封杀”:曾因报道越南战争而出名,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资深记者彼得·阿内特,因接受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采访,发表了美国的伊拉克战争第一阶段计划已告“失败”的意见而被解雇。另一家电视台的战地记者热拉尔多·瑞弗拉,只因将地图摊在地上查看,就被扣上泄露美军所处的位置的罪名而遭军方驱逐。

  例证:伊战报道以爱国取代中立

  美国传媒被批评在进行伊拉克战争报道中大量加入“爱国主义”的感情色彩,例如前线记者用“我们”代表美军,报道明显偏颇,牺牲了新闻的中立原则,到头来更打击了自己的公信力。24小时新闻频道MSNBC公司,不时大特写烈日下的美军、战斗直升机和随风飞扬的美国旗,然后黑底白字地刷出“我们心系他们”的语句。其姊妹台CNBC也有类似安排,亮出“愿我军平安归来”的标语。而保守的福克斯新闻台更是常在新闻中以最明显的用辞,支持军队和支持出兵。

  哈佛大学新闻系学者琼斯指出,美国传媒有此表现,是因为它们将自己界定为“报道美国参与的战争的美国新闻机构”。他说?s“它们已衡量过,不惜付上任何新闻代价,也要在这事上这样表态。”然而,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教授奥弗霍尔泽却认为,美国传媒特别是电视网络“过火”了,传媒以为这样做会得到认同,实情却是轻蔑了新闻的原则。她表示?s“这直指传媒公信力的问题,我们应该不偏不倚地报道……假如我们认为新闻该公正持平,即使在战争时期,不也一样正确吗?t”而《纽约时报》的记者麦卡锡也在社论中写道?s“那些电视网络不是在报道战争,而是在宣扬战争,宣扬美国是强大正义的,人人都准备好鞭笞萨达姆,而任何反对者都是疑犯。”

  英国广播公司(BBC)前总经理戴克对美国广播媒体发起一场全面攻击。他指控在美英联军攻伊期间,美国许多媒体“毫不质疑”战争的性质,明目张胆宣扬爱国主义,丧失新闻的中立性。“我个人对美国的广播新闻媒体在这场战争期间缺乏质疑精神感到震撼。如果伊拉克战争证明了什么,那就是BBC不能把爱国主义和新闻学相混淆。美国就是如此,如坚持不改,将危及美国电子新闻媒体的信誉。”

  “牺牲新闻的中立性”,“美国媒体不是报道战争而是宣扬战争”,这就是美国新闻界在这场战争中给全世界留下的印象。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