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新加坡联合早报2日发表该报编辑部李永明文章:且看谁能入主白宫 。全文如下。
今天,世界舆论的目光都将投向美国,美国人民将通过选票决定谁将是白宫未来四年的主人。
自从民主党于今年7月底正式推选马萨诸塞州资深联邦参议员克里为该党竞选2004年美国第55任总统候选人、共和党于8月底确定布什为总统宝座捍卫者以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这个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的精彩纷繁、沸沸扬扬的竞选活动让全世界人民再一次开了眼界。聪明的驴(民主党)和威武的象(共和党)之间的搏斗也即将分出胜负。
其实,白宫宝座之争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拉开了帏幕,克里先声夺人,通过媒体把自己越战英雄的老本亮出来,而布什阵营立即组织人力回击,称克里当年所获的越战奖章是假的,双方早已斗得难分难解。
综观整个竞选过程,今年选战可谓自越战结束以来近30年里最为激烈的一次。这种争夺的激烈性和双方势均力敌的状态,不仅表现在布什和克里两位候选人在多项民意调查中都呈现难分伯仲的胶着态势,而且表现在两党总统候选人在辩论的主题方面空前的集中——伊拉克战争和反恐。以往总统大选辩论和攻防战略中,选民最为关心的经济、就业、福利、教育等国内问题,这次却被伊拉克战争和反恐所淹没。因此,有人把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称之为“恐怖大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于布什和克里来说,伊拉克战争和反恐是一把双刃剑,对两人都有利,也都有害。布什从竞选一开始就打出“伊战牌”和“反恐牌”,极力把自己塑造成“反恐和推翻伊拉克穷凶极恶独裁者萨达姆的英雄”。他一再表明:今天的世界因为没有萨达姆而变的更加美好和安全,四年的事实证明只有他才能使美国变得更加安全,只有他才能保护美国人民。
但是,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打伊和反恐问题又成为了克里攻击布什的最有力、最犀利的武器。克里一再指责布什丧失了在阿富汗乘胜追击、一举擒拿奥萨马的机会,而是掉转枪口,挥军西向攻打伊拉克,使奥萨马得以喘息,以至于时至今日奥萨马仍在对美国的安全构成极大的现实威胁。特别是在投票的前三天,奥萨马的一盘录像带更加加强了克里对布什的指责。
对于克里的指责,布什立即还以“回马枪”,他讥讽克里前后不一,在攻打伊拉克时,克里表示赞同,现在又对当时赞同的行动提出异议,这种行为不是一个总统应该有的。布什认为克里反恐信心不足,如果上台不能确保美国人民的安全等等。
显然,反恐和打伊成了这次美国总统选举贯彻始终的一条红线,在三场电视辩论中,虽然第二和第三场提到经济等国内问题,但仍然离不开伊拉克战争和反恐。显然,谁能把伊战和反恐这把双刃剑挥舞得好,谁就能在竞选中占优势。
布什反恐牌赢得认同
多项民意调查表明,布什的打伊和反恐牌赢得了多数选民的认同,在这点上有时以较明显的优势领先克里。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民众深切体会到恐怖主义的威胁,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撞塌的惊恐画面仍然时常在人们脑海中浮现。
美国人更需要的是一个能保护他们安全的领袖,因此不管攻打伊拉克是否有根据,是否合理,也不管在伊拉克每天都传出美军伤亡的消息,这些都变得无关紧要。而布什总统豪放不羁的西部牛仔风格赢得了美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好感。
对克里来说,必须摆脱在反恐问题上的被动处境,必须更加坚定地反恐和更高地举起维护美国人民安全的旗帜,同时又必须另辟捷径,砍倒布什的反恐大旗才行。
克里集中火力,揭露布什在打伊问题上欺骗美国人民,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克里抓住美军目前在伊拉克的尴尬处境和失败,竭力陷布什于被动势态。随着伊拉克战场美军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随着伊拉克局势的持续动荡不安,美国人民的耐心究竟能保持多久,就成了未知数。
势均力敌、互相胶着、不到最后一刻难分胜负,是这次美国总统选举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虽然近几届总统大选都是激烈非常,但是,这次竞选时期双方所耗费的精力、金钱、在广告上的造假、竞选策略的应用以及人身攻击的辞句,与过去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最新民意调查,到目前为止,布什和克里打成平手,两人的支持率都是47%左右,相差甚微。布什政治上奉行新保守主义,因此受到美国中上层人士的支持;而克里获得中下层、劳工集团和少数族群的支持。
但是,许多分析家认为,历届美国大选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现象是,共和与民主两党都有固定的票仓,两党的支持者早已拿定了主意。因此,决定谁能主宰白宫今后四年命运的是那些尚未拿定主意的选民,特别是那些双方支持率相差无几的几个州。
美国舆论认为,目前布什可能或肯定获得208张选举人票,而克里获得207张选举人票,两人离当选总统的至少270张选举人票都还有一段距离。按照传统,目前有8个州可能左右选举结果。在这8个州中,又有三个州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
无论布什还是克里,谁要入主白宫,就必须至少拿下其中两个州。这三个被称为“战场州”或“摇摆州”共有68张选举人票,它们是:拥有20张选举人票的佛罗里达州、27张票的俄亥俄州和21张票的宾夕法尼亚州。
美国媒体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布什和克里在这三个关键州所得支持率大体相当:布什在佛州领先克里八个百分点,而克里在俄亥俄州领先六个百分点,在宾夕法尼亚州两人旗鼓相当。
一些观察家认为,佛罗里达州局势最不明朗,很可能像上届大选一样,布什和克里的命运将由这个州作出最后的决定。四年前的那场选举所出现的尴尬事件至今仍成为舆论的话题,一些美国媒体担心这次选举在佛罗里达州仍然会出现上次选举的毛病。难怪克里阵营放心不下,早就准备好了一万名律师,其中2000名律师盯住佛州。
克里显然吸取了四年前民主党副总统戈尔草率认输的教训,克里表示如果选举结果出现任何状况,他将立即果断地宣布自己获胜,决不再次吃亏上当了。
竞选白热化造成社会分歧
事实上,最近佛州的选举已经出现了问题:佛州获准提前投票,但是,当居民准备投票时却发生了5万8000张选票神秘失踪的事件,至今也没人出来说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民主党人嘲笑说,看来共和党故伎重演,又要偷走选民的选票了。
此外,10月18日投票当天,有两个县的电脑出现故障,有的投票站前排起了人龙,使选民感到很不方便。
人们从这次美国竞选活动中不仅看到了政党之间的激烈和白热化的争夺,而且也看到了美国社会围绕两个政党、两个候选人所表现出来的分歧、分裂甚至是敌对的现象。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美国社会的这种分裂状态,“最近120多年来还从来没有过”。一些原本是亲朋好友,因为支持不同的候选人而反目成仇。
这次美国总统选举不仅牵动着美国人民的心,而且牵动着许多国家人民的神经,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治人物的关注、评论甚至公开表态。美国在欧洲盟友、除了英国之外,都希望布什下台,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却公开表示希望布什连任。
在亚洲,日本首相小泉希望布什能胜选,而中国至今尚未表态,也不会表态。其实,中国不表态也是一种表态。因为对于中国来说,谁入主白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所关心的是美国新一届政府执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特别是白宫新主人将奉行什么样的对华政策。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即布什和克里办事手法和风格或许有所不同,处理外交的轻重缓急也可能不一样,对地区和全球政策或许作些调整,但是,归根到底,他们都将坚定地捍卫美国的国家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不会、也不可能出现违反美国利益的政策和行动。
然而,美国毕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强国家,它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产生影响,因此,谁入主白宫,将推行什么样的政策,无可避免地对世界各国产生影响。难怪连英国首相布莱尔看到美国大选呈胶着状态而派重臣赴美,与克里阵营沟通,以防白宫万一易主自己落得孤独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