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组图)克里认输与布什认错哪个更困难?

www.creaders.net | 2004-11-03 15:40:38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江皓综合报道:克里有勇气,布什很顽强。也许这是二○○四年总统大选得以迅速落幕的原因。美东时间三日下午两点,克里在波士顿说,他已经向布什连任总统成功表示祝贺。很多人黯然,至少投票支持克里的五千五百多万美国选民会失望。







  其实,按美国的选举规则和过往经验,克里可以继续撑下去。但他说:选举总有人输。幸好一觉醒来,自己还是美国人。美国需要团结。


克里认输更令人敬佩



  选举人票数,是决定谁主白宫的唯一准绳。认输前,克里得到二百五十二张选举人票,布什得二百五十四张。在俄亥俄,他俩还有二十票可争,赢的一方进白宫。由于双方在俄州选民中的支持率非常接近,克里不是全无获胜希望,何况还可以打些选票争议的官司。

  二○○○年在佛罗里达,就是这种情况。选后三十六天,联邦最高法院把白宫宝座判给布什。当年,布什的处境与今日克里酷似:也是挑战执政方,也是一个州难分上下,也是全国选民的普选票数落后。

  但是,布什很顽强。他赶跑对手,入主白宫,对外先发制人,对内张扬保守派价值观,如今位置比四年前更主动了。今天,宛若当年布什的克里,却主动认输,了结一段搅扰世人的争吵,给可能持续数周的法律争端划上句号,也让太多支持他的人失望已极。这确实需要勇气。







  把标识选情的美国版图,用红蓝两色染过,红色代表共和党人布什,蓝色代表民主党人克里,人们会发现,布什真有些“万里江山一片红”的气势。但同时,美国选民中,依然有百分之四十九不喜欢他继续执政。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中受创最重的纽约,就是代表。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报道,走出投票站的纽约选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说,他们心中的头等大事不是就业,也非医疗,而是伊拉克问题。纽约州的投票结果是,百分之五十八的选民支持克里,百分之二选择独立候选人纳德。换言之,六成纽约人不支持布什,主要是不喜欢他的中东政策,反对美国先发制人、无凭无据地入侵伊拉克。

  纽约人不是没支持过共和党总统连任。一九八四年里根寻求连任时,纽约选民更多支持的,不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而是共和党人里根。





  纽约市中心曼哈顿岛西侧,隔一条河的地方是新泽西州。那是个白人中产阶层人士聚居的地方,六成以上选民的年均收入超过五万美元。许多曼哈顿的上班族,就把家安在新泽西。三年前“九一一”事件中,大约五百名新泽西人被埋葬在世贸双塔下。选前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新泽西人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会不会再遭受恐怖袭击。这就意味着,布什所谓“拒敌境外”的反恐政策,并没给确实受过恐怖主义威胁的美国人带来更多安全感。

  这些争端,正是本次大选的焦点。如今,对手主动让步,布什二进白宫的路自然平坦些。如果说,克里认输给布什连任腾出了些许空间,那么,连任后的布什是否也有更大空间,为自己以往的政策纠偏呢?

  怎么看,布什都不象个惯常撒谎的人。他很多次责怪克里出尔反尔、立场不坚定,倒对自己顽强到几乎顽固的品性很以为是。从这层意义上说,克里认输恐怕比布什认错还容易。

  只是可惜,不认输时,自有游戏规则能够裁判胜负,不过几日、几周的差别;但死不认错,就只会铸成更大的错,让今人受更大苦,待后人去评判。






布什为何能够成功连任?






  事实上,美国媒体在投票日对选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伊拉克战争和经济现状并不满意,高达90%的美国人对不断上涨的医疗保健费用感到担忧。此间的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布什在这种情况下仍能连任成功,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选民在纷乱中求稳定的心理,以及布什在竞选中对这种心理的巧妙利用。

  这次大选是在非常独特的背景下进行的。当选民们走进投票站投票决定国家航向的时候,他们发现美国这艘航船正行驶在从未见过的全新水域上:美国面临严重的恐怖威胁。选举结果可以说是选民们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妥协。





  布什在竞选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9·11改变了一切。”确实,3年前的恐怖袭击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民众自恃国力强大而产生的安全感,他们认识到恐怖威胁从此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投票日的抽样调查显示,事隔3年以后,仍有四分之三的美国人担心恐怖袭击会再次发生。

  分析人士认为,布什竞选班子对民众这种心理的把握与利用十分到位。“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空前团结,布什在民众心中也由弱势总统一跃成为“英勇的”战时总司令。早在正式投入竞选之前,布什的竞选助手就确定了将反恐作为竞选的惟一主题,以强化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强硬形象。此后,布什政府言必称“反恐”,甚至运用其掌握的政府资源,如提高安全警戒级别等来达到提醒民众或压制对手的目的。在抢占了“反恐”这个有利的制高点后,布什自始至终掌握着竞选的主动权。












  作为回应,民主党在经过几个月内部纷争之后推出了被认为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最有实力与布什抗衡的参议员克里。但共和党利用其庞大宣传机器对克里发起的猛烈攻击,加上克里本人在关键问题上的失策,使选民一直未能消除对克里的疑虑心理,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心。




  布什班子在竞选中反复强调,美国面临恐怖威胁,并处在战争当中,布什是领导美国反恐的最合适人选,临阵换将只会损害国家安全利益。而克里先是投票同意授权布什对伊拉克动武,后又投票反对国会为伊拉克拨款,这种前后不一的举措成为布什班子对其人格进行攻击的有力武器。布什班子说,克里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态度软弱,不具备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的素质。副总统切尼甚至说,如果克里当选,美国有可能再次遭受“9·11”式的恐怖袭击。





  虽然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漏洞百出,伊拉克局势混乱不堪,导致越来越多选民的不满,但克里在共和党的攻击之下忙于解释自己的立场,无暇还击。8月份,一个越战老兵组织利用广告对克里的越战表现提出不实的质疑,克里班子反应迟钝,也使克里的形象受到了难以弥补的损害。

  克里一度试图将经济和社会问题变成这次大选中的中心话题,以发挥民主党在这些问题上的传统优势。他在3次总统辩论中对布什国内政策的攻击以及许下的承诺,使他大幅缩小了与布什的民意差距。但由于共和党自始至终抓住“反恐”话题不放,经济问题几十年来首次未能成为选民关心的头等大事。分析人士指出,正是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使布什最终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大选中胜出。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