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布什 老美要学孔老夫子
【万维读者网】BBC中文网9日刊发特约撰稿人方壶斋的文章: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全文如下。
1776年美国独立的时候,支持英王的人纷纷外逃到现在的加拿大。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省份的居民,很多人是当年的保皇党人的后代。
我是在纽布伦斯韦尔的时候听到Royalist(保皇党人)这个词的。当时身临其境,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可是站在反动派的国土上呀, 因为从历史课本中了解到的美国革命,是那么地伟大,正义。但是周围的加拿大人,一个个都那么和气,那么温文尔雅。
后来不记得在什么书里看到,保皇党人批评领导美国革命的人是一群没有教养的乡巴佬。这倒是给我的历史知识增加了有趣的一页。
逃避布什
这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现在美国有些不喜欢布什的人,正在认真考虑离开美国。电视记者问他们去哪里,他们说,去加拿大,或者新西兰。电视里好像还提了一句,说加拿大对这些要来加国逃避布什统治的人表示欢迎,并且提醒他们要早一点申请,因为可能领事馆前头要排长队。我也不知道这是开玩笑还是真的。
上网一看,在旧金山的大报上还真有一篇报道,说很多美国人给外国领事馆打电话,表示要离开美国。
新西兰驻旧金山领事馆的泰勒先生说,来咨询的人六个月以前就有了。他说,新西兰欢迎真心想到新西兰来的美国人,而不是只是为了逃避美国总统的人。他说想来的人应该先到新西兰看一看。新西兰显然对吸引技术移民更感兴趣。
连德州的一些选民也对布什当选表示失望
澳大利亚领事馆的官员琳达说:“美国人真逗,不顺心了就想走人。”
在华盛顿,加拿大使馆也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而有些已经在加拿大的美国人则因为布什当选而改变了回国的计划。
有一个1986年去加拿大温哥华的人说,加拿大更适合他。他表示喜欢住在一个不是超级大国的国家。
他说:“看了选举结果以后,当我知道这些蠢货还在位子上,我就问我自己,我能不能搬回去。”
人民的声音?
布什在竞选得胜后的讲话中说:“人民说话了。”
看布什的得胜示意图,也的确吓人,美国报纸上用红色代表布什。竞选的那天,美国地图简直成了红海洋。但是从票数上讲,虽然布什比克里多,但是也没有多到让克里惭愧得无地自容的地步。
这次选举形势显示的是,美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支持民主党和支持共和党的人基本上一半对一半。
在两个候选人的讲话里,只有一句话有现实意义:现在需要医治分裂。换句话说,就是美国广大人民群众应该紧密地团结在以小布什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周围,齐心协力将反恐战争(下一个矛头直指伊朗?)进行到底,对企图堕胎的女人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严格立法,格惩勿论;对想好事成真的同性恋们棒打鸳鸯,对大款们在税收上高抬贵手,等等。
新生命教会的信徒投了布什一票
呼吁归呼吁, 美国人民是不是像中国人民那样经过几次政治学习就可以统一思想了,很难说。反正现在在报章上、网站上可以找到不少表示对2004年大选失望、沮丧、愤怒的心情的文字。
宗教‘秀’
特别要提到的是很多人担心美国正在走上政教不分的路,基督教保守派的立场越来越影响公众政策的制定和保守的选民的投票。
据说在这次举足轻重的俄亥俄州,布什的竞选班子为了抵消那里的大量失业对选民的消极影响,打了宗教牌。
在《华夏快地》上有文为证:“俄亥俄州的布希(布什)竞选班子做出了一个看来毫不起眼,但举足轻重的行动。他们寄出了约250万封信。信里附有一座漂亮的教堂和一幅传统家庭的照片,上面写着:布希同你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婚姻,生命和信仰。正是这封信中的道德信仰的感召力,加上85000名共和党志愿者在俄亥俄城乡远郊挨家挨户的游说,提醒选民布希在社会问题上的价值观,特别是反堕胎及主张修改宪法,明令禁止同性恋婚姻,使遭受了严重就业危机的俄亥俄州选民在道德信仰和个人利益的两极天平间最终摆向了道德信仰,促成了布希最后的胜利。”(李天笑)
堕胎问题和同性恋问题只是众多道德问题之一,而且这些问题是否应该左右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其总统的选择,自然也会有很多人持不同的看法。至少在美国,有将近百分之五十的人没有选布什。这些人中, 一定有不少同意布什在堕胎和同性恋问题上的立场,但是却看到他的外交、经济上的立场危害多多而不投他票的。
总之,说布什的胜利是人民的呼声,有点作秀了。君不见不少老美要学孔老夫子的样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了。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