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当时年仅9岁的欧巴马(右)与印尼裔继父索托洛(左)、母亲安·邓汉姆(中)与妹妹玛雅在印尼雅加达的合照。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欧巴马能否在11月大选击败共和党对手马侃,取决于「美国白人怎么看他」。纽约时报指出,欧巴马在这次初选中胜出,主因之一是他成功摆脱了「黑人悲情」,走向中间路线,让许多白人选民觉得他不会「太黑」。
社会观察家说,欧巴马和脱口秀天后欧普拉.温芙瑞、美国职篮NBA一代巨星魔术强森等在美国商界或娱乐界成就非凡的黑人一样,不会有意无意表达出一种「黑人悲情」。欧巴马虽是黑人,却不会「太黑」。
欧巴马非常了解种族争议的杀伤力。曾任欧巴马所属教会牧师的莱特,屡屡发表动种族对立的言论,欧巴马立刻与他彻底切割。欧巴马3日拿下民主党总统提名时,全球媒体纷纷指出他很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但他自己在胜选演说中绝口不提这是一项揭开黑人历史新页的成就,只公开对自己已故的白人母亲表达感激之情。
父亲来自肯尼亚的欧巴马,生命历程是「移民故事」,无关黑奴血泪;他是黑、白混血,却没有美国黑奴后裔的伤痛过往。
纽约时报指出,现在美国40岁以下选民可以称为「欧巴马世代」。他们出生成长时,黑人在形式上已获取和白人平等的权利,这些年轻选民都是不自觉的在「多族裔」文化下成长,不像前一代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因此不论黑白,更能认同欧巴马在种族议题上的中间路线。
老板顿学院政治学者沃尔福说,欧巴马是一个「理想的中间路线参选人,既是白人也是黑人」。
纽约市智库「曼哈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麦华特直言,美国白人对那些习惯指诉白人是种族歧视分子的黑人甚感厌烦。白人认为,有黑人「太黑」(太强调黑人的特殊处境),就等于要求白人为黑人的苦难负责。
伊利诺州联邦众议员杰克森说,欧巴马与那些在民权领袖金恩博士死后不久兴起的黑人领袖不同之处,在于欧巴马对待语言修辞的态度比前人更「小心周到」,论辩社会议题时也比较不会激怒白人。
尽管如此,欧巴马仍然有弱点,纽约时报特别提到,与现在民主党内的年轻黑人领袖相比,共和党内的黑人精英人数较少,比较年长,也比较不容易让美国白人觉得受到威胁。前国务卿鲍威尔、现任国务卿赖斯都是极受欢迎的政府要员,两人也可能是最受「非黑人选民」支持的黑人总统参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