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能否存活已经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关注焦点。过去20年,通用汽车的业绩远比想象糟糕。虽然通用在全世界生产了1.7亿辆汽车,销售额也达到3.3万亿美元,却没有赚到利润,反倒创下累计55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通用汽车在二战后的美国制造业全盛期积累的利润已经全部赔光了。去年第四季度,通用汽车创下亏损96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通用汽车发行的公司债也成了垃圾债券,交易价只稍高于面值的10%.显示企业价值的市值总额也不过16亿美元。这是甚至少于起亚汽车的市值总额,仅为现代汽车的五分之一。
自去年底开始,通用汽车每月都要亏掉20亿美元的现金。这意味着通用仍在一路“贬值”。甚至通用的审计机构德勤也曾在今年2月底提交审计报告时,对通用汽车的生存能力提出了置疑。
问题在于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奥巴马政府无视市场的冷淡反应,不久前向通用和克莱斯勒提供了174亿美元的巨额扶持金。奥巴马政府正考虑再增加216亿美元的支援。在美国尝到扶持金甜头的通用汽车向建有自己工厂的英国和德国政府也伸出手希望得到60亿美元的救济贷款。
奥巴马上台后并没有在政治上利用前任布什的失政,施展了超越党派的政治,并立足于美国的现实提出了长远规划,从而被称为“大政治家”。尽管如此,奥巴马就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采取保护主义倾向浓厚的态度,也显得不太客观。
从华尔街不断出现通用和克莱斯勒即将破产的传言。甚至,美国总统直属汽车专案组(TF)也并不否认其破产可能性。那么,奥巴马为何如此迷恋于通用呢?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失业问题”。美国的失业率已突破8%,因此次经济危机产生了440万失业者。也有分析认为,若包括放弃求职的劳动者,实际失业率接近 11.3%.即使今后美国政府投入天文数字般的预算,创造350万个工作岗位,倘若像最近每月产生60万名失业者,2010年实现经济复苏的希望将成为泡影。
归根到底,奥巴马政府之所以如此迷恋于汽车行业,是因为一不小心就几十万工人会面临失业危机。有分析认为,如果美国的汽车业动摇,包括汽车经销商在内,间接或直接遭受打击的从业人员将会超过300万人。
10年前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起亚汽车也曾经通过债权团共管和公开招标被出售。因此,我们对于深受600亿美元巨额债务之苦的通用公司的状况并不感到陌生。
但是,美国政府关于汽车业求援方案的第一步就走错了。判断企业能否存活的最重要的标准本应是产品和成本的竞争力,然而美国政府却把目光集中到了市场规模等外部因素。
能否以低傔的价格持续提供消费者想要的汽车?至少似乎没人向华盛顿提出这一最根本性问题。相反,韩国的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除了成功完成了产品的升级换代,还在韩元贬值的带动下,确保了价格竞争优势。其结果是,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销售和利润分别增加了几倍和几十倍。
汽车产业属于固定成本较高的装备产业。确保规模经济、提高开工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为此,汽车厂商要生产设计、乘车感和燃油费等都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在美国租用过通用或福特汽车的人几乎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不想再坐这两种车了。因为设计、便利性和燃油这些关乎产品竞争力的因素20年来一直是原地踏步。
相反,日本和韩国汽车公司上世纪80年代后却使产品竞争力翻倍增长,消费者大多是回头客,导致二手车市场也保持异常火爆。
美国国内也并不全都赞成无条件地援助通用或克莱斯勒汽车。在美国议会,保守派较多的中部地区议员对救济计划态度积极,而日本、韩国等外国汽车公司的生产厂家密集的南部地区议员则表示反对。
以今年1月份的销量为准,中国汽车内需市场已超过了美国。因经济萧条消费心理冻结,美国轿车内需缩小了40%,这个因素当然也是一个原因。尽管如此,此事件就产业发展阶段而论,说明很多问题。
美国随着制造业的没落,从世界最大债权国沦为债务国。汽车业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要发展汽车业,钢铁、机械、化学等基础产业也要做后盾,当然产品设计和大量生产经验也十分重要。
美国的汽车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忽视了研发和设计,从而被称为“失落的30年”。再则,优秀的工程师和熟练工也已离开了失去光辉的底特律通用公司或福特汽车厂。
美元的大幅贬值,也许是给美国汽车业争取时间的一个方案。但考虑到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这不是美国能选择的方案。
现在正值个人、企业和国家都需要选择和集中的关键时刻。对遭受双重赤字困扰的美国而言更是如此。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命运将于今夏之前做出决定。目前美国的情况十分严重,甚至令人觉得将10年前我们通过迅速果敢地结构调整克服危机的经验与之共享。奥巴马作为“大政治家”,今后将做出何等决断,吸引全球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