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最近揭发伊朗一直隐瞒其除了纳坦兹外,原来在回教圣城库姆附近还设立了另一所核设施。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华府在争取国际社会,尤其是英、法等「五强」支持进一步制裁伊朗。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却认为这是奥巴马的一记劣着,只会令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进一步失去转圈空间,陷于被动。
《外交政策》这篇分析文章主要建基于以下几个论点。第一,美国公布伊朗的第二个核设施,未必真的有助国际间就对伊朗进行更严厉制裁达成共识。从近日的形势发展看来,这个论点似乎有现实依据。以俄罗斯为例,虽然早前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制裁有时也无可避免」,但就在伊朗在库姆的核设施曝光后,外长拉夫罗夫却大唱反调,称没有证据显示伊朗做错任何事情,现在就断言必须加重制裁言之尚早,他还指摘既然西方国家一早发现伊朗的秘密核设施,为何没有及早知会俄国。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另一常任理事国,迄今对是否制裁伊朗仍未有明确表态,为严厉制裁伊朗增加了不确定性。
文章的第二个论点,是就算制裁伊朗进展顺利,其效用如何也值得质疑。众所周知,对伊朗禁运的货品中,以汽油最为关键,然而伊朗始终拥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国际社会还怕找不到贸易伙伴?缅甸的例子摆在眼前,无疑增强了伊朗对抗制裁的信心。缅甸军政府长期以来遭受制裁,但由于拥有丰富油气资源,一向不缺贸易伙伴,成为西方制裁行动的致命伤。美国国务卿希拉妮最近甚至提出,对缅甸要採取「制裁与接触」双线并行的策略,双方关系似有回暖迹象。
如果再参照一下北韩的经历,相信德黑兰当局只会更勇往直前地发展核武。北韩不是试射过几次导弹麽,如今还不是安然无恙?这对伊朗领导人来说,在在说明只要顶住西方压力的大棒,坚持进入「核俱乐部」,前面自有胡萝卜等着。
《外交政策》分析文章的第三个、亦是最重要的论点是︰既然伊朗被揭发隐瞒核设施,秘密发展核武的嫌疑大增,那麽以色列就更有理由自行採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对付伊朗。
虽然外界相信以色列未必有能力一举歼灭伊朗,但如果以色列的目标只是将美国绑上「战车」,那麽对她来说,最重要只是「师出有名」而已。因此,美国主动揭发伊朗第二个核设施,可能为以色列攻伊提供藉口,实际上有引火烧身之虞,可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