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胡锦涛访美花絮不断 细节中藏深意

www.creaders.net | 2011-01-21 11:51:29  中评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无疑是近期中美关系从低谷走回最高峰的标志,也是2011年中国外交最响亮的开场锣鼓。在这场最高规格的元首外交大戏中,充斥的是挺括的西装、华丽的礼服、闪亮的妆饰、严谨的语汇,国宴、礼炮、国歌、军乐队、正式会谈、三军仪仗队、记者见面会等仪式无不是精心设计、一丝不苟,让我们饱览了现代政治仪式演绎出的巅峰权力荣耀。但所有这些正式程序、仪式、语汇的背后,还有不少被光环遮盖的小细节、小插曲、小意外。正式要素固然是胡锦涛此次访美成果和影响的关键载体,但中国古语有所谓“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透过那些小花絮,也能管窥此访的诸多深层意蕴。

  花絮一:握手美国儿童

  1月19日,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的正式欢迎仪式上,检阅完三军仪仗队的胡锦涛和奥巴马走向被安保绳挡在圈外的欢迎人群,胡锦涛和一群美国儿童亲切握手。这些儿童是华盛顿德维尔友谊学校的孩子们,他们正在通过社会学科课程学习和了解中国,其中就包括奥巴马9岁的小女儿萨沙。这一花絮被美联社和《华盛顿邮报》广泛报道,CCTV播放的画面也给了这一情景以长时间特写。

  与中国欢迎外宾时儿童穿戴统一、列队严整、表情相似不同,这150多名孩子显得更加放松、自然,纷纷主动伸手求握。一直表情严肃的胡锦涛此时露出了难得的亲和笑容。

  这一花絮折射出的意蕴,从侧面诠释了胡锦涛此访一再高调重申的一个诉求:未来中美关系应有两国民众高度参与,人文交流尤其是青少年交流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着力点和增长点。

  花絮二:严寒中访风城

  芝加哥是胡锦涛此访中除华盛顿外唯一的一个美国城市。这是全球闻名的“风城”,1月份正是其气温极度严寒的时节,这几天最低气温低至零下17摄氏度,无怪乎奥巴马对胡锦涛开玩笑说在1月份去芝加哥是需要勇气的。

  其实,中方对这一情况不可能不熟谙于心,但仍选择这一城市,也可谓煞费苦心:一者这里是奥巴马的“第二故乡”,既是他政治发迹的起始点,更是他入主白宫的政治大本营,作为一个年长奥巴马19岁、年仅七旬的领导人,胡锦涛冒着严寒到访芝加哥,无疑是一个拉近两位领导人距离的亲切示好举动;二者这里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新热点区域,作为全美第三大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芝加哥近年来同中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日趋频繁,一直将开拓中国市场和吸引中国投资作为其经济再振兴的重要着力点;三者这里也是美国包括黑人在内的少数族裔最大聚居区之一,多族裔和谐共处对中国也有其启示意义。

  这一花絮一方面显示中国领导人深化中美经贸合作的诚意,也暗含对中企扩大海外投资的鼓励与期许,更彰显出对包括奥巴马在内的美方高层巩固并推进中美伙伴关系的善意回馈和更大期待。

  花絮三:记者会的乌龙

  与奥巴马访华时胡锦涛没有出席记者招待会形成鲜明对比,胡锦涛此次访美和奥巴马一起出席了即席自由提问的记者招待会。更为引人瞩目的是,这次记者招待会上的小插曲被美国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一位美联社记着一如所料地向两位元首问起“人权”这一敏感问题,结果胡锦涛开始对此是未置一词。随后一位彭博社记者加以追问,发生了有趣的一幕:胡锦涛用手指着耳麦向自己的高级幕僚们示意。原来同声传译并未及时将美联社记者的问题翻给胡锦涛。面对彭博社记者的提问,胡锦涛并未如美国媒体预料的那样闪躲,而是异乎寻常地直面:他先是表示中国承认并尊重人权的普世性,并阐明中国一直在推进民主和法治,中国也正准备重启与美国的人权对话,随后坦陈“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旧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人权领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有意思的是,奥巴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首先强调了中美之间在政治制度、发展阶段、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并赞扬中国过去30年里在人权领域取得的进展,表示相信未来30年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最让美国保守强硬派恼火的是,奥巴马还加上了一句:中美在许多领域需要合作,人权问题不能妨碍这种合作。倒是胡锦涛直面人权问题,并大胆承认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既大大出乎美国媒体意料,又赢得了他们的好评。

  这一花絮,金融时报中文网的分析指出,这一“技术问题”显示出美方在用对方语言沟通方面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都远落后于中国。这一分析可谓一语中的。无独有偶,就在1月19日《纽约时报》网站一篇报道中,就发生了将1979年访美的邓小平称呼为“主席”(president)的错误,尽管随后予以更正,但这又一花絮从侧面凸显了中美在相互认知方面的严重失衡:30多年过去,与中国对美国认知日趋深入和全面,判断上也日趋理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仍然经常在认知中国方面犯下常识性低级错误,更不用说随处可见的误解、偏见和成见,屡屡形成误判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一花絮更为重要的意蕴是:奥巴马刻意淡化人权问题重要性,既让其左翼现实主义色彩一览无余,更充分显示出随着中美合作格局的巩固提升,美方对中国感受的尊重度也逐渐提高,中方长期经营的“以合作冲淡分歧”、“以经贸平衡政治”对美理念进一步显现正面效果。

  花絮四:国宴嘉宾趣话

  1月19日的国宴上,白宫共邀请了225为嘉宾,除府院及外交安全政要外,知名美籍华人和商界大佬成了比例最高的两大群体。华裔名人除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等政要外,新当选的旧金山市代理市长李孟贤、奥克兰市市长关丽珍及成龙、马友友、关颖珊等文娱明星也获邀请。微软、高盛、迪斯尼、通用电气、摩根大通等跨国公司巨头纷纷亮相,商界大佬如此云集更引发美国媒体猜测:这不仅是向中国这个巨型市场推介美国企业的良好机会,更是奥巴马修补前段时间因强化对华尔街规制而有所损伤的政商关系之良机。当然,美国媒体也不放过“人权”这个最吸引眼球的话题:知名国际NGO“人权观察”执行主任罗斯也获邀请。

  国宴名单传递的信息很多,较为明显的至少有:一是华裔在美国政治参与日趋扩大,政治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与中国在国际舞台的稳步崛起相映生辉;二是政商大腕们觥筹交错中,美国跨国企业巨擘在中美关系中获益较之中产阶层等普通百姓更多的假象会被进一步强化,中方对此需加以警惕,在今后对美公关中应该加以扭转和平衡。

  当然,胡主席此访花絮远不止此,与正式活动一起诠释着这次访问的重大意义与影响,值得深入解读。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发生了社么?广东潮州、汕头一夜空城
2 中国老百姓恐怕真的要准备“吃草”了
3 四川一公交车辗压多人 恐怖画面曝光
4 上海楼市,打响第一枪
5 国之将亡,必有妖盐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