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二○一一年四月四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不是有甚么重要政策宣佈,不是白宫有人事变动,更不是有甚么丑闻或私人问题。这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奥巴马最后一次宣佈参选的日子,是他选举生涯最终章的头一天,是他宣佈正式角逐明年总统大选的日子。
有的人可能觉得奇怪,距离明年十一月大选还有一年半有多,在任总统又拥有莫大优势,根本不需要也没有理由在现阶段就宣佈启动参选连任的计划,成为众矢之的。
事实上寻求连任的总统本已是所有想入主白宫的人的公敌,志切重掌白宫的共和党人早已落足眼力找寻奥巴马的缺失,找他的碴子。现在他提早一年半宣佈参选,大家更会以放大镜来注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希望可以找到可议之处,打击他的形象,削弱公众对他的信心信任。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正式宣佈竞逐连任后,他原来超越党派、超越特殊利益的总统身份登时打了折扣。不管他宣佈甚么新政策,不管他做甚么,共和党人固然会狠批他是在做政治骚,是在博选票,甚至一般选民也难免会戴起有色眼镜来看他的作为,令奥巴马在推动国政时事倍功半,容易吃力不讨好。就以经济、财政政策为例,假若美国经济再转弱需要再救市,奥巴马以候选人身份便难以摆脱为自己拉票的嫌疑,共和党人则肯定千方百计阻挠,以免反过来为奥巴马助选。
既然有这样不利的影响,奥巴马为何做这样的选择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八年选举的成功经验。在那场大选中,奥巴马一开始绝不是甚么热门,当他在○七年宣佈参加党内初选时,大部份人视他为陪跑分子,只是在为大热门希拉莉暖暖场,磨磨刀,谁也不相信这位政坛新秀能成为民主党候选人,更不要说成功当选总统了。可是,大家都错了。早早宣佈参选的奥巴马放手以「新鲜人」的姿态发动基层群众,透过互联网联繫接触大量平日政治冷感的年轻人,成功积少成多累集巨额捐款,打造自己为一个超越既得利益及代表全民的政治人物。正是靠早着先鞭,他才能以另类竞选策略出奇制胜,打败一众老手。既然这一招有效,奥巴马自然食过翻寻味,提早大展拳脚,募集捐款,扎好桩脚,希望可再创佳绩。
另一方面,去年中期选举后众议院已落入共和党手中,即使奥巴马及民主党还有甚么改革大计想推行也不易成功,反而可能陷入苦战,平白损耗政治能量与资本。可以说,奥巴马政府已变相成为跛脚鸭,不容易有大作为。在这样的估算下,他把更多精力放在角逐连任,放在推销自己的施政成果上回报可能更高,对民主党及他自己在明年大选中更有利。而且,他上位两年半先后通过医保改革、金融业改革等重大法案,社会需要不少时间适应、吸收改革带来的阵痛与不便。与其再硬推改革,不如固本培元,重新整装上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