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击毙奥拉基 奥巴马欲借反恐换连任难如愿

www.creaders.net | 2011-10-06 23:01:16  多维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基地组织分支重要人物、美籍也门裔激进派教士奥拉基(Anwar al-Awlaki),9月30日在也门被美国无人机击毙。同时,另一位基地组织成员——负责编辑英文宣传杂志的巴基斯坦裔美国人罕(Samir Khan),也在此次行动中身亡。

  奥拉基一直是美国在也门最想缉拿的主要恐怖分子之一,他被指控参与了最近几年在美国发生的多起恐怖事件。奥拉基被击毙当天,奥巴马称,奥拉基的死是对基地组织也门分支的“沉重打击”,同时也是美国反恐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早前美国已击毙了拉登(Osama bin Laden)以及基地核心头目,奥巴马的反恐可谓战绩赫赫。但这能否力保奥巴马在经济乏力的当下连任成功,外界普遍不看好。

  无人机猎杀渐成反恐新模式

  2010年,基地三号人物耶齐德(Mustafa Abu al-Yazid)以及基地巴基斯坦分支头目法塔赫(Sheikh Al-Fatah),均死于无人机下。2011年,基地二号人物拉赫曼(Atiya Abdel Rahman)也命丧无人机轰炸。而奥巴马任内之所以能屡建奇功,无人机功不可没。也正是奥巴马政府对无人机的重视,美国无人机数量从小布什(George Walker Bush)时期的50架猛增到目前的7,000架。这次成功猎杀奥拉基的行动再次表明,无人机正成为美国反恐斗争中的有效武器。

  一旦涉及战争,最先让人想到的便是耗费开支和伤亡惨重。但无人机成本低、打击精确、风险小,还可减少人员伤亡,不失为一个较好选择。这种作战手法符合民众减赤反战的呼声,也可让政府持续其海外反恐任务。《纽约时报》刊文称,持续10年的反恐战争面临转折,美国今后将倚重无人机袭击等方式反恐。不言而喻,奥巴马会一如既往地采用这种既讨好民众又能打击恐怖主义的无人机模式。

  但无人机只是打击恐怖组织的一种工具,并不是“万能药”。反恐专家认为,军事手段无法消灭恐怖组织,过分依靠高科技的无人机,将导致美国其他压制恐怖主义的手段被忽视,如外交、贸易以及援助等。从而使美国的反恐战争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源消除恐怖主义的产生。

  反恐成果难助奥巴马守白宫

  虽然奥巴马任内接连击毙了一些基地大佬,但这好像对其2012选情并无太大帮助。《华盛顿邮报》和ABC3日公布的联合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预计共和党将赢得2012年总统选举。同日,奥巴马接受ABC专访时也承认,由于美国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过高的失业率,使他在2012年总统大选中“身处下风”。而目前共和党的候选人之争昏天暗地,虽然暂无带头领袖,但佩里(Rick Perry)、罗姆尼(Mitt Romney)的实力不容小视,奥巴马面对的压力实在不小。

  必须指出的是,在击毙奥拉基后,奥巴马反而遭到国内民众的谴责和炮轰。民众称美国政府未经调查或审理,仅根据含糊情报处决美国公民奥拉基,涉嫌违反了《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该条显示,“未经法律程序,任何一名美国公民不应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权”。没想到奥巴马原本想献给民众的大礼,不但被视而不见,反而让他成了众矢之的。

  华府观察家指出,奥巴马民意大跌之时,“占领华尔街”运动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参与者以自由派居多,他们已不满奥巴马“放生”华尔街。工会近日也开腔支撑“占领华尔街”,希望壮大自由派声势。而他们示威游行的原因,无非是仇视华尔街巨富的贪婪,以及对美国经济状况的不满,对失业率高增的愤怒。而这也意味着明年11月总统选举投票时,大多数选民更可能最关心经济,而不是奥巴马的反恐成绩。毫无疑问,解决经济问题才是奥巴马的当务之急。这里借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纳尔逊(Rick Nelson)的一句话:“现在不是2004年。美国现在面临的首要议题不是反恐,而是经济和就业。”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