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给中国画下底线 美国的奥巴马大战略

www.creaders.net | 2011-11-24 09:51:01  明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近月大规模调整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冷战结束后最严峻的挑战。昨天我们谈论了“奥巴马大战略”四大要点中的两点,即(1)複杂化多边平台vs.“中式和平演变”,以及(2)军事经济挂vs.军事经济分家。今天我们续谈馀下两点:

(3)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vs.东亚自贸区

九一一后,美国一度默许中国承担东亚区域大国的角色,后来发现中国的影响力已不再局限在区域层面,决定在区域层面扶植有力的竞争对手,以防中国利用多边平台扩大全球影响力。美国在APEC峰会推出的TPP(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雷声很大,但提出的自由贸易门槛太高,其实并不容易广泛落实。日本的农业集团就会大力反对加入,甚至会视之为美国以围堵中国之名消化日本的阴谋。但客观上,这却提高了日本的议价能力,令日本正在与中韩商讨的自由贸易协议,有更大的主导权。

同一道理,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搞任何双边协议,那些国家都可以到TPP这个摊位“问价”,再向中国还价,这是抵消中国近年建立的多边平台的有效策略。假如美国把一切中国不能达到的要求都放进TPP,然后和汶莱、新加坡、纽西兰等无足轻重的经济体落实措施作为蓝本,无论实际影响如何,都已破坏中国的部署。

(4)全方位拉拢华邻国vs.纵容中国后院

以往美国会依靠中国和有传统影响力的邻国沟通,例如朝鲜、缅甸、巴基斯坦等。但这却令这些国家变成中国的“合法”附庸,令美国开始不安,特别是中国近年有所突破,例如毛游掌权后的尼泊尔变得十分亲华,边境各地的中国化现象也十分明显。因此奥巴马的政策,已变成尽力拉拢一切中国邻国,希望他们对中国边境反过来构成压力,哪怕那些国家有不光彩的人权记录,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方略,是小布什等新保守主义者所不为的。

最明显的例子是名义上还是共产国家的越南,它被纳入TPP是北京最难接受的;其次是一度成为美国重点打击对象的缅甸,国际组织虽然普遍不认为缅甸军政府的改革是“真民主”,美国已明确要破冰;还有自称中国铁杆盟友的朝鲜,它的政权远比伊朗残暴,华府虽然加强了与韩国的军事演习,外交界却一直对争取朝鲜制衡北京有期望,因此不像对付萨达姆那样,并没有消灭金氏政权的计划。对这些中国邻国而言,最理想的下场,是美国树立为样板的蒙古:近年美国推出了“千喜援助计划”,把援助穷国和意识形态挂鈎,蒙古、菲律宾都是大量接受美援的国家。就是中国后院的盟友不倒戈,要维繫这些“友谊”,机会成本也已大为上升,北京才没有馀力走到美国的后院去。

然则美国是不是要彻底围堵中国、颠覆中共政权?不是的。在这个年代,中国的失败确实对美国没有好处,问题是在过去10年,美国希望中国扮演的角色,和中国确实扮演的角色,出现了明显落差。美国接受的上限,是一个跟随美国制订的国际规则的区域大国,具体指标是不要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要在邻国输出和美国不同的价值观、不要把影响力拓展到美国后院、当然也不要支持明显反对美国的政权。不少人以为北京做到最后一点,在反恐上和美国合作,就有了讨价还价的本钱,其实那倒是次要的;西半球是美国的美洲、美元是国际金融的基石、美国代表全球普世价值,这三点才是任何美国人当总统都必定坚守的底线。中国在过去10年的“战略机遇期”,却全都挑战了。

美国担心当中国有了亚太整合的平台,一方面连反美的拉美国家也会有异动,另一方面可以配合欧盟,共同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甚至像当年苏联那样,把“中国模式”树立为美国模式以外的替代品。美国的真正目标,其实是警告中国掘起不要超越上述底线,从而为中国划定樊笼。届时中国依然有足够实力购买美国国债、分担维持和平的经费,乃至为欧债危机捐输,而又不足以挑战美国霸权,这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