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奥巴马焦急了 为连任内外开弓

www.creaders.net | 2012-01-27 20:31:01  中国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任内第三份国情咨文。奥巴马借国情咨文之机,宣布其2012年总统大选竞选主轴:争取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公平正义,以及“回归美国价值”,政策草案、公平 制度、回归美国价值与国家永续经营等成为主要内容。

  奥巴马强调,国家与经济奠基于负责与勤奋工作,人人享有公平机会并获应有所得;提出由美国制造业、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等4大支柱,建构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此次国情咨文主要针对国会和美国民众,向国会阐明其恢复国家经济的能力,划定与共和党对手的政治辩论范围,同时向美民众表达其再次竞选的决心。为了赢得平民选民支持,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演讲中还要求富人至少交税30%。他表示,年收入过100万美元的人支付的税率不应少于30%。在对外政策方面,为表达美国的强硬立场,奥巴马表示伊朗核问题仍有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但为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美国将“不排除采取任何手段”。同时,奥巴马对伊拉克战争结束和本·拉登被击毙表示祝贺。

  在预料之中的是,奥巴马的国情咨文引发政治反对派的抨击。反对富人税的共和党籍国会议员纷纷批评奥巴马谈论贫富不均问题是在分裂美国社会,是为连任做准备,但是对美国经济复苏毫无助益。共和党热门竞选人米特·罗姆尼在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前数小时抢先评论称,“一位总统竟然利用国情咨文来分化富人和百姓,多么可耻。”罗姆尼指责奥巴马未能解决高失业率问题、失败地推出并浪费了总值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强加给美国人一套美国人并不想要的医疗改革方案。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博纳认为国情谘文无助经济。CNN也认为奥巴马在大选来临之时把自己的政治思路说得天花乱坠,但演说难以改善糟糕的经济形势,人们并不敢对他的计划抱有过多期望。

  客观而言,近月来美国经济有所好转,经济将是奥巴马可以利用的王牌之一。媒体普遍认为,2012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奥巴马的咨文与其是否能够成功连任息息相关,奥巴马必须兼顾平衡,照顾多方利益。尽管美国目前面对二战之后最高的大选年失业人数,但历史显示只要失业趋势获得改善,奥巴马胜出的机会就很高。而最关键的事,几年来共和党缺乏明星级号召力的候选人,客观上推高了民望处于任内最低点的奥巴马连任机会。目前在共和党内,罗姆尼在总得票数上占据优势,但此举在与民主党较量时象征性质意义大于实质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与前两份国情咨文相比,奥巴马在咨文中五次提到中国,口气也发生明显变化,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首先面临经济问题的奥巴马政府,每每将其与中国联系起来,奥巴马鼓动美国企业将就业机会从国外带回美国,指责中国不按规则行事,强调他增加了针对中国而提出的贸易案并收到效果,比如他说,我们阻止了蜂拥而来的中国轮胎,使一千多名美国人今天得以有工作。但我们还需再接再厉。他宣布建立一个贸易执法部门,专门负责调查所谓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强调自己不会将风能、太阳能或者高科技电池行业拱手让给中国或德国。

  更多的分析认为,奥巴马在经济上对中国的指责是出于大选造势,他反复结合美国内经济低迷并把颓废原因归咎于中国发展,反映了他为竞选造势的焦急心态。对此,中国需要进行关注但不能太当真。事实上,美国在华商界领袖已经对此咨文的涉华部分进行了有理有力的反驳。在奥巴马演讲尚未结束之际,代表近240家在华做生意的公司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就表达不满,尤其反对奥巴马提及的轮胎案。该委员会主席傅强恩发表声明认为,不同意对中国低端轮胎征收关税的举措会对美国就业和经济有任何积极影响,美国公司已从低端轮胎转向价值更高、反映我们生产和技术优势的产品上。傅强恩指,中国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自2000年以来美国对华出口年均增长15%,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在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时,美国公司有多个选项,直接与中国谈判是处理美中商业问题的最好的第一方式。

  广泛地看,近来美国政要不时释放对华怀疑和不友好态度,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毫无必要的不自信和所谓焦虑。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国防部同时强调将确保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国防部长帕内塔警告全球的对手,不要对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里削减军事开支一事作出误判,美国仍会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投入战场,所有人都不要“把这一点搞混了”。同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评估文件”称“中国崛起可能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从长期看,中国成为地区强国将有潜力以各种方式影响美国的经济与安全,中国继续发展非对称手段抗衡美力量投送能力,中国在军力增长的同时须澄清战略意图。美军将继续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外交、经济和军事活动,通过维护与亚洲盟友及伙伴的关系,保持亚太地区稳定。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1月10日在华盛顿表示,为应对中国经济军事能力增长可能发生对区域准入的限制,美国和亚太地区的盟友将共同推动一个国际行为规范准则,以确保在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

  同时,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家和学者排除渲染成分,对中国的评价较为客观理性。2011年11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指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成为一场零和博弈。12月8日,来华出席第 12次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表示,中国完全不是美国的敌对方。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美中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彼此经济利益紧密交织,有数百万人奔波来往于美中之间,美中关系与众不同,肯定不是“敌对关系”。她同时强调,美国“重返亚洲”说法不准确,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洲,美国本身就是一个亚太地区的国家。但美国没有打算在亚洲遏制中国的意图。美国与老盟友澳大利亚加强了关系不是针对中国的,期待将来与中国也有类似的合作。

  日前,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客座学者马文·卡尔布客观地认为,中国不是苏联,美国没有必要与中国对抗。有人认为中国海军力量增强,反映了中国军队整体实力增强。中国公开声称对南中国海享有主权,在非洲的经济立足点日益扩大,在阿富汗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与伊朗关系密切。这些都是事实,但这些举动都不能被理解成对美国的重要国家利益构成了直接威胁,至少现阶段是这样。所有这一切都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从一个经济弱者向一个经济发展引擎转变过程的合乎常理的延伸。 中国的历史没有表明中国正在走战争道路,或者有意与美国竞争太平洋的控制权而发生大战。美国已经面临很多挑战,不需要设想和树立一个新敌人。中国在外交上和贸易上的确令美国头痛,但它不是苏联,没有对美国构成致命的威胁。如果奥巴马总统自认为是外交上的现实主义者,他应该停止把中国设想为一个潜在的敌人,美国没有理由与中国对抗,却有充分的理由与之合作。

  中美关系具有两面性是事实,有矛盾和分歧也正常,但如果不断渲染并不实际的战略猜疑,将美国的权力建立在抵消和解构中国区域影响力的基础上,那么中美关系就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将伤害中美关系的战略方向,最终可能导致战略误判。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是机遇而非挑战。美方要顺应时代潮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中国军队。中方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据报道,2月中旬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即将访美,将在2月14日与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还要会见副总统拜登和其他美国高层官员,讨论广泛的双边关系、地区和全球问题。相信此次重要访问会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一个更稳定的积极基调,推动中美关系在既有基础上继往开来、稳健发展。(齐云飞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