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任内第三份国情咨文,意在借国情咨文之机,宣布其2012年总统大选竞选主轴:争取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公平正义,以及“回归美国价值”,政策草案、公平制度、回归美国价值与国家永续经营等成为主要内容。
奥巴马的对内政策宣示对平民阶层尤其有诱惑力。他强调,国家与经济奠基于负责与勤奋工作,人人享有公平机会并获应有所得;提出由美国制造业、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等4大支柱,建构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此次国情咨文主要针对国会和美国民众,向国会阐明其恢复国家经济的能力,划定与共和党对手的政治辩论范围,同时向美民众表达其再次竞选的决心。为了赢得平民选民支持,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演讲中还要求富人至少交税30%。他表示,年收入过100万美元的人支付的税率不应少于30%。
在对外政策方面,为表达美国的强硬立场,奥巴马表示伊朗核问题仍有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但为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美国将“不排除采取任何手段”。同时,奥巴马对伊拉克战争结束和本.拉登被击毙表示祝贺。他还再次表达了美国关注亚太地区的意图与决心,强调美国本来就一直存在于亚太地区,今后将继续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预料之中的是,奥巴马的国情咨文引发政治反对派的抨击。反对富人税的共和党籍国会议员纷纷批评奥巴马谈论贫富不均问题是在分裂美国社会,是为连任做准备,但是对美国经济复苏毫无助益。共和党热门竞选人米特.罗姆尼在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前数小时抢先评论称,“一位总统竟然利用国情咨文来分化富人和百姓,多么可耻。”罗姆尼指责奥巴马未能解决高失业率问题、失败地推出并浪费了总值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强加给美国人一套美国人并不想要的医疗改革方案。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博纳认为国情谘文无助经济。CNN也认为奥巴马在大选来临之时把自己的政治思路说得天花乱坠,但演说难以改善糟糕的经济形势,人们并不敢对他的计划抱有过多期望。
客观而言,近月来美国经济有所好转,经济将是奥巴马可以利用的王牌之一。媒体普遍认为,2012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奥巴马的咨文与其是否能够成功连任息息相关,奥巴马必须兼顾平衡,照顾多方利益。尽管美国目前面对二战之后最高的大选年失业人数,但历史显示只要失业趋势获得改善,奥巴马胜出的机会就很高。而最关键的事,几年来共和党缺乏明星级号召力的候选人,客观上推高了民望处于任内最低点的奥巴马连任机会。目前在共和党内,罗姆尼在总得票数上占据优势,但此举在与民主党较量时象征性质意义大于实质结果。
与前两份国情咨文相比,奥巴马在咨文中五次提到中国,口气也发生明显变化,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首先面临经济问题的奥巴马政府,每每将其与中国联系起来,奥巴马鼓动美国企业将就业机会从国外带回美国,指责中国不按规则行事,强调他增加了针对中国而提出的贸易案并收到效果,比如他说,我们阻止了蜂拥而来的中国轮胎,使一千多名美国人今天得以有工作。但我们还需再接再厉。他宣布建立一个贸易执法部门,专门负责调查所谓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强调自己不会将风能、太阳能或者高科技电池行业拱手让给中国或德国。
在奥巴马演讲尚未结束之际,美国在华商界领袖已经对此咨文的涉华部分进行了有理有力的反驳。代表近240家在华做生意的公司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就表达不满,尤其反对奥巴马提及的轮胎案。该委员会主席傅强恩发表声明认为,不同意对中国低端轮胎征收关税的举措会对美国就业和经济有任何积极影响。傅强恩指出,中国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自2000年以来美国对华出口年均增长15%,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在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时,直接与中国谈判是处理美中商业问题的最好的第一方式。
更多的分析认为,奥巴马在经济上对中国的指责是出于大选造势,他反覆结合美国内经济低迷并把颓废原因归咎于中国发展,反映了他为竞选造势的焦急心态。对此,中国需要进行关注但不必太当真。
据报道,2月中旬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即将访美,将在2月14日与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还要会见副总统拜登和其他美国高层官员,讨论广泛的双边关系、地区和全球问题。相信此次重要访问会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一个更稳定的积极基调,推动中美关系在既有基础上继往开来、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