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国加州对开太平洋海域发现含辐射蓝鳍吞拿鱼,疑是去年福岛核灾后,蓝鳍吞拿鱼游经排放辐射污水的海域时,吸入放射物质所致。虽然专家强调有关蓝鮨吞拿鱼辐射含量很低,即使进食亦不会对人体构成威胁,但今次发现已显示福岛核灾产生的辐射会随海洋生物迁徙广泛传播,速度远比风力及海流传播快。
鱼体铯浓度核灾前10倍
测试发现,所有样本的体内均含有约5贝克的放射性铯-137,为核灾前蓝鳍吞拿鱼平均铯-137含量的5倍,另亦有微量铯-134,整体放射性铯浓度,约为福岛核灾前所录水平的10倍。
专家指出,铯-137因过去的核试而在海洋中长期存在,不过铯-134则几乎不会出现在海洋中,因此估计在蓝鳍吞拿鱼体内发现的铯-134,都是从福岛核灾而来,而鱼体辐射水平上升,相信亦与福岛核灾有关。
蓝鳍吞拿鱼一般在日本及菲律宾一带的西太平洋繁殖,幼鱼会在当地停留数年后,才迁徙至东太平洋。
鱼群迁徙传辐射较风快
专家估计,由于去年福岛核电站散发大量铯-137等放射物质,这些物质不会立即沉到海底,而是在海面一带流动,在附近活动的年幼蓝鳍吞拿鱼,可能透过唿吸或进食含辐射的猎物等途径,吸收海中辐射,之后随迁徙而将辐射扩散至美国沿岸。这说明辐射物质经海洋生物传播到美国的速度,可比经风力或海流传播的时间更快。
辐射量上限1/10 进食安全
不过马迪根强调,测试中的蓝鳍吞拿鱼辐射含量,只为美日规定上限的十分一,即使进食亦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他表示,核灾后,蓝鳍吞拿鱼体内的铯-134水平应曾比正常水平高40%至50%,但因铯-134半衰期短,因此在吞拿鱼成长期内已稀释或排出体外。专家将继续监察从日本迁徙而来的蓝鳍吞拿鱼辐射水平,并建议扩大监察其他曾在日本附近觅食的生物。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刚刚,突传利好!美国、欧盟,大消息 |
2 | 结束“一尊” 还得是温家宝这个“狠角色” |
3 | 汪洋接总书记 张又侠不答应 |
4 | 北京高材生惨遭4男性侵 复仇连屠6人 |
5 | 突发!Manus彻底撤出中国 封锁中国IP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