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千多名世界各地的注册记者集中在这里报道这次辩论,这真是一件很大很大很大的事。”负责10月3日美国总统竞选首场辩论媒体接待工作的丹·特拉托尔笑着对中新社记者说:“你们这些记者实际上才是这场辩论的"终裁",谁胜谁负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媒体。”
记者2日下午在辩论会会场外看到,大批媒体已架起了直播设备。在会场内,至少四个篮球场大的媒体中心密密麻麻地摆满记者“工位”,非常壮观。
为夺眼球,罗姆尼阵营特意在媒体中心左前方搭了一个讲台,上面挂着他的竞选标语“相信美国”,而奥巴马这方并未布置类似讲台。不过根据以往经验,辩论会期间,双方竞选工作人员都将走马灯似地向聚集在新闻中心的记者散发“传单”,即时指出对方在辩论中的错误主张和失误言论,试图引导舆论。
与此同时,两党分别派出“大腕”级人物在辩论会当晚做客各大电视台,对辩论会进行点评,为本党候选人“助威”。2008年的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共和党金融专家艾伦·辛普森、共和党众议员斯科特·蒂普顿、共和党籍的丹佛市市长迈克尔·汉考克等将联手于辩论会当晚8时开始做客亲保守派的福克斯电视台。
CNN则试图做到“平衡”,该电视台将从3日晚7时开始分别采访第一夫人米歇尔和罗姆尼的夫人安。同时,最近扮演“奥巴马”与罗姆尼进行辩论演习的共和党参议员波特曼和扮演“罗姆尼”与奥巴马进行“彩排”的民主党参议员克里也将在节目中“露面”。
两大阵营的要员之所以如此配合媒体,一是制造先声夺人的效果,二是万一本方候选人出现失言情况,也好当即作出辩解和补救。三是做总统候选人在台面上不便于做的事抹黑对手。
在媒体没有出现一面倒之前,及时引导舆论将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媒体研究中心”主任里奇·诺伊斯认为,一旦媒体想显示某一个候选人“赢”了,那么新闻报道将会不断地重复他最出彩的陈述;而如果媒体认为某一个候选人已经“输”了,则会不断地重播他的失态或错误陈述。
诺伊斯指出,对于那些还没有打定主意的选民而言,媒体如何描述两位候选人很可能是他们决定投票给谁的关键因素。
在三千名记者眼皮底下,两名候选人都不容出现失误。对奥巴马而言,失误意味着目前的领先优势有可能被罗姆尼翻盘;而罗姆尼根本就没有再失误的余地,此前他私下声称“47%的美国人揩政府油”的言论被曝光和炒作,导致他最近的支持率节节败退。
历史上,因失误而被媒体“暗算”的例子很多,这样的失误不仅仅是言论上的,有时甚至只是一些细微的身体语言。如1992年,老布什在与克林顿辩论时瞥了手表一眼,恰好被电视镜头捕捉,反复的回放镜头凸显了老布什的无聊和不耐烦,最后媒体在观众面前将他塑造成了“淡漠执政官”的形象,而善于打亲民牌的克林顿自然就成了媒体眼中“民众能一起喝酒聊天的人”。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克林顿成功入主白宫。
历史和现实表明,奥巴马和罗姆尼任何一方若要赢得辩论的胜利,除了自己的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赢得媒体记者、专栏作家和评论员的“青睐”。从这方面看,特拉托尔对中新社记者所说的笑言也不无道理。
大叔入境美国遭海关扣留近1小时,疑因一件T恤 | 最高法一锤定音 保住了“奥巴马健保” |
她庆幸与奥巴马“没有生儿子” 原因令人意外 | 奥巴马家外两位女特工内斗,执勤丑闻引风波 |
奥巴马的光环已消失 | 震惊全美 拜登病了 川普要查奥巴马 |
哈佛无惧“断粮”反抗川普 奥巴马力挺 | 与奥巴马离婚了?米歇尔罕见打破沉默回应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爆!习明泽秘恋MIT离婚教授十年 习家炸了 |
2 | 马兴瑞问题实锤了,更有惊人大事发生 |
3 | 北京突传大消息 |
4 | 传马兴瑞之妻被抓 习将商讨习仲勋齐心合葬 |
5 | 长寿秘诀: 美国114岁奶奶热爱这一食物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