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两场竞赛:当美国总统竞选遇上媒体

www.creaders.net | 2012-10-03 22:52:13  新华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总统选举临近最后一个月倒计时之际,奥巴马和罗姆尼3日晚通过电视直播展开首场总统候选人辩论。四年一度,总统候选人和媒体各自展开的激烈竞赛进入冲刺阶段。

  除了政客本身,恐怕就要数新闻媒体对大选最为敏感和热衷。时光回溯至1896年,当时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廉·麦金利几乎“足不出户”,只靠记者每天去他家门口“蹲点”报道其言论就完成了竞选宣传。而他的对手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却将竞选之旅拓展到千里之外。尽管后者最终没能赢得总统宝座,但现代竞选模式已成雏形。

  时至1960年,美国首度举办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肯尼迪在镜头前神采奕奕,侃侃而谈,赢得不少选民好感。但其对手、仍受伤痛困扰的尼克松却似乎失去了原本的雄辩风采,电视舞台成为他最终竞选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体对总统竞选的影响力更加引人关注,竞选团队也开始更加重视候选人在媒体面前的形象包装。

  除了提升自身形象的正面宣传,通过媒体大量投入抨击对手的负面竞选广告、挖掘和曝光竞选对手丑闻、推出候选人配偶来拉动人气的种种做法也逐渐成为竞选惯例,这在今年的竞选中也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也使得有些媒体因严谨不足而闹出笑话。1948年总统竞选中,《芝加哥每日论坛报》编辑迫于截版时限,等不及最后计票结果,就根据出口民调和初步计票结果而撰写了头版头条:“杜威打败了杜鲁门”。孰料,杜鲁门最终上演翻盘,使得这份报纸“一错成名”。杜鲁门事后举起这张报纸露出得意笑容的画面永久定格。

  如今,竞选和竞选报道均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两个竞赛的游戏规则也再度悄然改变。

  奥巴马被称为首位“互联网总统”,其竞选团队2008年对网络媒体、特别是社交网络的掌控明显优于对手,成功利用邮件、“脸谱”和推特来争取选民支持、筹集竞选款项,更为其赢得年轻选民青睐建功不小。尝到“甜头”的奥巴马竞选团队在正式投入2012年总统竞选活动前,竞选团队经理梅西纳为自己安排了一个短期“特别集训”,“导师”包括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谷歌前首席运营官施密特。

  如今,不但奥巴马在社交网站上拥有上百万粉丝,且发布信息量远超罗姆尼,其竞选团队一众头头脑脑也均成网上活跃分子,不断刷新个人主页、发布最新信息,利用社交网络发表声明或抨击对手,其网上言论进入媒体报道已是家常便饭。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2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3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4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5 北京突然出手 考验川普的时刻来了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