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国总统选举临近最后一个月倒计时之际,奥巴马和罗姆尼3日晚通过电视直播展开首场总统候选人辩论。四年一度,总统候选人和媒体各自展开的激烈竞赛进入冲刺阶段。
时至1960年,美国首度举办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肯尼迪在镜头前神采奕奕,侃侃而谈,赢得不少选民好感。但其对手、仍受伤痛困扰的尼克松却似乎失去了原本的雄辩风采,电视舞台成为他最终竞选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体对总统竞选的影响力更加引人关注,竞选团队也开始更加重视候选人在媒体面前的形象包装。
除了提升自身形象的正面宣传,通过媒体大量投入抨击对手的负面竞选广告、挖掘和曝光竞选对手丑闻、推出候选人配偶来拉动人气的种种做法也逐渐成为竞选惯例,这在今年的竞选中也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也使得有些媒体因严谨不足而闹出笑话。1948年总统竞选中,《芝加哥每日论坛报》编辑迫于截版时限,等不及最后计票结果,就根据出口民调和初步计票结果而撰写了头版头条:“杜威打败了杜鲁门”。孰料,杜鲁门最终上演翻盘,使得这份报纸“一错成名”。杜鲁门事后举起这张报纸露出得意笑容的画面永久定格。
如今,竞选和竞选报道均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两个竞赛的游戏规则也再度悄然改变。
奥巴马被称为首位“互联网总统”,其竞选团队2008年对网络媒体、特别是社交网络的掌控明显优于对手,成功利用邮件、“脸谱”和推特来争取选民支持、筹集竞选款项,更为其赢得年轻选民青睐建功不小。尝到“甜头”的奥巴马竞选团队在正式投入2012年总统竞选活动前,竞选团队经理梅西纳为自己安排了一个短期“特别集训”,“导师”包括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谷歌前首席运营官施密特。
如今,不但奥巴马在社交网站上拥有上百万粉丝,且发布信息量远超罗姆尼,其竞选团队一众头头脑脑也均成网上活跃分子,不断刷新个人主页、发布最新信息,利用社交网络发表声明或抨击对手,其网上言论进入媒体报道已是家常便饭。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3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4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5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6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7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8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9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10 | 惊曝:泽连斯基要退出 川普:他会有大麻烦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