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奥巴马在首场大选辩论中的挫折,有媒体分析认为,奥巴马“摆总统架子”,避免接受新闻媒体问答使其答辩功夫生疏,最终导致在这次辩论中付出代价。
《华盛顿邮报》10月5日文章分析奥巴马首场大选辩论“失败”的缘由。文章称,奥巴马当上总统后总力图保持“君王般的超然感”,力避正面接受新闻媒体,公开场合答问的次数更少,导致答辩方面技艺生疏,终于在这次辩论中付出代价,遭遇了“国王没穿衣服”的尴尬。
文章称,在现代美国总统中,奥巴马接受媒体问答次数之少可谓创下纪录。他接受答问的次数比里根、布什父子和克林顿的都要少,很有点“摆总统架子”的味道。
奥巴马最近一次主持记者会是在今年6月。而7月丹佛枪击案发生后,当被问及他对新枪支管理法的看法时,奥巴马竟然以一个玩笑回避了这个问题。媒体观察人士还注意到,近几年来,奥巴马在公开场合曾被一些尖锐问题所激怒(有一次被中国记者还难倒了)。
奥巴马总习惯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美国民众,但口才好并不意味着辩才出众,长期免于答辩使奥巴马在这方面有所荒废。相比之下,奥巴马很多时间通过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和民众沟通,其推特账号发帖数堪称世界政要之最。
由此看来,“摆架子”导致答辩功夫生疏,加上缺乏充足的准备,导致了奥巴马这次被罗姆尼弄得“灰头土脸”。
而4日在丹佛的竞选演说中,奥巴马似乎又恢复了演讲时那种口若悬河的十足劲头。他甚至拿罗姆尼的超常发挥开玩笑,称碰到的只是一个精神焕发却“声称自己是罗姆尼的人”。而“真正的罗姆尼”却忙活着在向富人兜售减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