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战后,美国传媒、尤其是纽约时报沦为小布殊开战造势喉舌的角色,遭到不少人批判,然而在今次叙利亚危机中,《纽时》又再一次令人失望。美国主流传媒再一次在这种时刻沦为战争贩子,到底有否认真汲取伊战报道的教训?
官员化武言论前后矛盾
本周三,《纽时》引述专家报道,沙林毒气等化武攻击遗下的痕证据,随时可长达数周乃至数年,文章开首便声言: 军事专家指出,若叙利亚政府真的曾大规模用过化武,将很难隐瞒物证。
暂且不谈这种带有强烈引导性的说法是否恰当。最讽刺的是,就在8月25日,《纽时》才在题为「确信叙利亚用过化武,美国考虑行动」的文章中,引述一名奥巴马政府高官扬言,联合国调查员事隔多日才获叙利亚政府准许实地取证,经已太迟,难以再获得可信证据,因为「现有证据在叙军持续轰炸和蓄意破坏后被严重破坏」。
若《纽时》记者有批判精神,大可在周三的报道中点出,既然联合国调查员已抵达叙国工作,而物证又难以隐藏下,美英是否应等待取证结果出炉才寻求联合国采取行动?若纽时记者有批判精神,是否应当找日前那位高官消息人士出来对质一下,问问他的「太迟」说法是否失实?结合两篇报道的内容,只令人觉得《纽时》一如伊战前般当了华府传声筒,报道偏颇避重就轻。
同样问题多多的还有周三另一篇题为「Reports of Syria Chemical Attack Spur Question: Why?」的报道。在指控叙军周前发动大型化武攻击上的一大弱点,就是叙军近期在战斗中佔上风,无理由在联国武器调查人员身在叙国时发动化武袭击,自找麻烦。正是这点,令外界无法排除是叛军放毒气嫁祸政府军、从而争取西方军事介入可能。事实上,有联合国调查人员便曾提过,今年3月发生在叙国的一次化武攻击,就可能是叛军所为。
《纽时》避重就轻乏批判
笔者最初以为,《纽时》这篇报道属持平深度分析,但文章实际只是想反驳巴沙尔没动机发动化武袭击的质疑。文章找来「专家」解释(实际是揣测),观点一言蔽之就是认为巴沙尔政府「无脑」,也许眼见埃及军方杀上千人也无问题,于是变得胆大包天,索性大杀一场吓窒反对者。至于另一边的观点,即有否可能是叛军嫁祸,文章仅轻轻带过,完全未有分析细谈。
身为美国数一数二严肃大报,《纽时》这种表现实令人失望。斯诺登早前批评美媒九一一后失去批判监督政府能力,绝对有根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