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将争取代表民主党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国务卿任内以私人邮件处理公务,引发轩然大波。
前总统肯尼迪在竞选众议员时,他一共遇到了9位竞争对手,其中一个叫乔•罗素(Joe Russo),罗素拥有意大利裔选民的支持,而就在那时,另外一位同名同姓叫乔•罗素的水管工也加入到竞选中,分流掉第一个乔•罗素的意大利族裔票源,这看起来像一个巧合,然而后来,传记作家大卫•纳索在对肯尼迪家族的传记作品《主教》中提到,这位新的乔•罗素加入是肯尼迪的“富爸爸”老约瑟夫•肯尼迪有意安排的。
我认为,肯尼迪的经历是值得现在希拉里•克林顿效仿的,因为,希拉里无比需要一位属于她的“乔•罗素”,在民主党提名阶段,“乔•罗素”可以帮助到她转移媒体的视线。现在希拉里的头号敌人不是竞选对手,而是传媒,后者对她的报道就像是对待廉价西装那样——翻过来倒过去地使用——他们现时也没有其他的对象可以报道。
譬如说最近,希拉里因“邮件门”事件被传媒穷追猛打。美国国务院邮箱并不是强制性使用,因此希拉里并没有申请官方邮箱,而是用她的私人邮箱处理私人事务,对此,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这样做是否“安全”,其私人邮箱的保护程度究竟有多高?或许,朝鲜已经读完她任内发出的55000多封私人邮件。
虽然希拉里做出保证,从未使用私人邮箱处理机密文件,言下之意即除了私人邮件,她再没发过其他的邮件,如果真是这样,那不就印证了媒体的嘲讽——希拉里国务卿除了在任内满世界飞以外,什么都没做。显然,“未用私人邮箱发机密邮件”的解释站不住脚。
然而,我不想因此而攻击希拉里,其原因在于,希拉里身上经年积累起的“原始受害感”形成了公众对她的印象,从她的婚姻、从她的一无所知到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换做是我,早就被沿路的地雷炸死了,然而,希拉里真的凭藉这段婚姻得到了她想要的,虽然她知道的东西还跟过去差不多。
我称希拉里的遭遇作“以色列困境”,因为以色列是一个小国,面积和新泽西差不多,人口还不及纽约市,但因为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吸引到美国人、世界各地区犹太族群的强烈关注,导致以色列获得与其国家规模完全不成正比的关注度,同时,西方记者不能轻易地进入到以色列的邻国,也导致他们不得不把报道倾注到以色列,而从另一方面,正所谓正面新闻不是“好的新闻”,因此,新闻记者们别无选择地只有报道该地区的负面新闻,这就和他们与希拉里现在的境遇的一样,传媒手上只有一个故事。
因此,希拉里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对手,对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一大串的名字,例如参议员伊莉莎白•华伦、副总统拜登,以及来自佛蒙特州的犹太裔民主社会主义者、参议员伯尼•桑德斯,以上都是有意角逐2016年的人士。
而如果要我来推测,我心目中理想的“乔•罗素”则是前马里兰州州长马丁•奥马利,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并不是说他适合做2016的民主党候选人,而是她适合做现在希拉里的“陪跑”,马丁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但事实上,没有多少美国人真正瞭解这个人,媒体可以对他的婚姻、前女友以及他奇怪的饮食习惯进行深挖特挖,还有他平时表现出的锻炼规律,因此,马丁具备了总统候选人所需要的所有八卦开发潜质。
在漫长的一天里,话题完全可以根据马丁的偏好而展开,包括他关注的北美自贸区、北约、“伊斯兰国”、共同核心、移民政策、同性婚姻、再到马丁是否会挑选卡戴珊来做竞选搭档,你们看,话题的可能性是可以无限延展的,更关键的是,这样就转移了媒体的关注。马丁•奥马利可以成为希拉里的“乔·罗素”。
快去参选,马丁!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温西现代雅居 | 在阳光与山景中,邂逅家的 |
2 | 习遇上大坎儿!大悲剧开演 |
3 | 警惕!最新研究:人会在这个年龄段“断崖式 |
4 | 4名将官出事坐实 中共要官宣了 |
5 | 消失多年 张召忠罕见公开露面变这样 登上热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