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就华裔与非裔社区的相互了解而言,纽约华警梁彼得事件后,两群体间的紧张关系应是起于“无知”,而非“误解”。
根据人口统计,2000至2010年纽约市华裔增长37%,目前约有60万人,是亚洲之外最大的华人群体。若考虑白人迁出、非裔持平,及西语裔成长明显减缓等趋势,快速增加的华裔人口将属纽约市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
纽约市华裔一大特色是75%在美国境外出生,因新移民偏好集居,传统华埠、布碌仑日落公园、皇后区法拉盛之外,在越来越多区域,华裔都属于最大移民族群 。布碌仑的班森贺,拥有最多中国出生者,约3万1000多人。
许多移民挣扎求生存,加上语言障碍,多与同族裔交流,对于美国社会了解有限,对非洲裔为人权奋斗的历史所知不多,也不清楚奴役、种族压迫对非裔造成的伤痕有多深。最明显的是,当他们想“主流化”的同时,也吸收了许多白人对非裔的偏见。
我们并非没有冲突,但属于“水平式”,一种少数族裔之间的矛盾。非裔与华裔相遇的起点,是19世纪中期,多数在加州及纽约市,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曾被禁止成为公民,或像非裔直到南北战争后才有投票权,不准在法庭上指证白人嫌犯,禁止读公立学校或跨族裔通婚等。
然而,两个族裔曾在低技能的廉价劳工市场彼此竞争,如洗衣工、火车行李员、铁路工人,及许多低层次的采矿工等。1860年晚期,南北战争之后,华人被征召至白人拥有的南方农场,顶替被解放的非裔。
1882年排华法案实施,未离开者遭到迫害、屠杀、处以私刑,只能四处流浪,最后被迫住在族裔隔离的犹太区,工作机会极有限,只有餐馆、洗衣、家仆等选择。1965年移民法案签署后,许多华人回到美国,重头体验当一个新移民的日子。他们遭受种族歧视,但没有非裔生为美国有色族裔受压迫的历史经验。
目前华裔人口背景多元,我想专注于打工族群。他们通常在自己的族群中居住、工作,对多数美国人而言,像是被边缘化,几乎隐形的一群人。虽然时有冲突,但他们与非裔的互动十分有限。不论在学校、或于非裔社区开店,华裔常抱怨自己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非裔则认为华裔挤压了他们升学、求职、经商的空间,但两者很少有机会就此公开对话。
然而,这种情况正快速改变。当他们逐渐融入社会,尤其是其子女在寻找工作时,通常会偏好政府机构、医疗保健等行业,直接与较早进入相关领域的非裔竞争。华裔常自认遭非裔利用资深的优势排挤、阻挡升迁。两个族群也因为申请平价住宅而产生矛盾。当大量华裔涌入传统非裔社区,常被视为社区“贵族化”的始作俑者。
华裔移民日增,与非裔的接触机会也将随之增加,但双方仍无体制化的对话与协调管道,能用来解决或预测可能的冲突。双方的领袖总想“政治正确”,不愿责备自己同胞,也不想背负“仇视移民”之名。该是时候放下“政治正确”了,在矛盾升级前,正视一些重要议题,彼此沟通、互相了解。
两族裔可合力检讨梁彼得事件的角度很多,比如要求纽约陪审团系统更一致、透明、公平,尤其是涉及警察杀死平民的案件。我们应了解警察单位需为此事负责,特别是警校招生、训练、分派危险巡逻任务给新手时。也必须要求改善政府楼安全设施。
总之,我们应认清在高度族裔化的美国,有时不得不透过族裔眼镜看事情,但同时也应以沟通降低矛盾。方法之一是在教育系统加强提供少数族裔研究课程,并成为所有美国人的必修课。 (作者邝治中为纽约市大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美元看衰 全球最强货币崛起 |
2 | 央行晚上偷偷公布 一夜之间,数据爆表了 |
3 | 罕见一幕:三位前总统接连公开谴责川普政府 |
4 | 她16年前被公安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 如 |
5 | 看一场男性擦边秀 才知道什么是富婆的快乐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爆!习明泽公开对外放出这句话 |
2 | 传Nvidia口头通知中国同行一个坏消息 |
3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4 | 她在大会上高唱“女人也能干男人” 全场傻 |
5 | 关键时刻:著名学者警告习近平 |
6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7 | 美国订单崩盘怎么办?中国广交会出奇葩新规 |
8 | 突发!最高法院紧急叫停川普 |
9 | 曼谷倒塌大楼的“中国建商”竟这样被捕 |
10 | 中国口惠而实不至 导致这国经济崩跌 想回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