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国大选第二场辩论落下帷幕,不出所料,“人身攻击”成了本场辩论的主旋律。除了互相扯皮,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热闹的辩论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昨天,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华盛顿大学,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参加了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第二场电视辩论。
9月27日的首场辩论中,双方第一次就执政方针和政策框架展开了严肃讨论,让不少民众表示终于了解到候选人理念的实质性内容。
然而到了本场辩论,“丑闻”、“打断”、“不握手”、“双方互评”等情节成为了关键词,《纽约时报》形容这90多分钟对两人都是“痛苦的”,并且充满“没完没了的敌意”,美国大选似乎再次回归到闹剧喧嚣中。
如果第一次辩论前夕,希拉里因为“咳嗽门”置身不利位置,第二次辩论前特朗普则陷入了“录音门”危机。
《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上周五曝光了特朗普2005年在私人场合与娱乐节目主持人比利·布什的一段录音谈话,在讲话中他谈论了如何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已婚女性交往,使用的部分措辞相当粗俗,对女性明显带有侮辱色彩。
这番言论在美国社会引发轩然大波,特朗普被迫于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五深夜进行道歉,甚至有共和党人士逼迫其退出大选。
面对强势“逼宫”,特朗普的回应是:“绝不退出”。他和团队也预料到这次事件一定会成为辩论议题,他们的对策是:抢先出击,在正式辩论前一小时邀请克林顿性丑闻“受害者”开记者会。出席者包括三名过去曾指责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顿涉及不当性行为的女子,以及一名强暴受害者,而希拉里当律师时曾为对她施暴的嫌疑人辩护,使其受到较轻处罚。特朗普此举被媒体称为奇招,也奠定了大选辩论互泼脏水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