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几年前海归的同学最近又归海了,说起他这几年的经历,可以用“跌宕起伏”这四个字来形容。
这位美国的校友博士毕业后,到一所州立大学按部就班地做了四年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后拿到终身(tenure),因厌倦了能看到在美国工作到六十岁生活的四平八稳,抓住一个机会回到国内的母校任教。至今我还记得送行聚会上他的踌躇满志和对未来的憧憬,那种激情曾让我对自己的安于现状很怀疑了一阵子,甚至与当时工作公司的中国分部洽谈过派驻的可能性,最后因丫丫相关的一些事宜搁浅。
不想短短几年后,这位同学居然携着全家归海了,我不能不说意外。细问才知道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对国内的人事关系难以适应,海归降落回国的他曾被许诺过不少优惠条件,包括住房、启动科研基金、研究室、助理、家属安置等,结果一半难以兑现,和领导交涉的结果不理想,同时又对同事的抵触情绪感到很束手无力,这几年的研究工作和当初设想的“大展宏图”相距甚远。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子女教育,他的两个孩子生在美国,上小学后带回国插班,一直不适应国内学校的压力,闷闷不乐的时候居多,家长也要花出比在美国要多得多的事件帮助孩子,如今孩子要上高中了,一心要回美国读大学,坚定到了拼死的地步。
为什么海归又归海?上述的调查揭示出有以下的主要原因。
国内环境污染严重(37.8%)
国内薪酬太低(28.5%)
找不到满意工作(26%)
食品安全问题(24.5%)
不愿子女接受国内教育(24.5%)
买不起房子(22.9%)
难以适应人际关系(19.7%)
对海归不认同(16.2%)。
等等。
显然,我这位同学的两个主要原因都赫然在列,好在美国目前经济复苏的速度很快,职位相对好找,有美国学位和工作经历的这对同学夫妇找工作买房子很快便安顿了下来,孩子对新的学校也很满意,兜兜转转之后重新回归原位,我很想知道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究竟是什么,是对为孩子不得已做出牺牲的无助,还是对梦想落空之后的失落,是对自己依旧有选择的庆幸,还是对重归美国按部就班轨道的无奈?
我没问,但我很想知道。
严格地讲,我也曾错过几次回国的机会,最后都是因为家庭和孩子的因素搁浅。也曾有人问我是否后悔,我的确很羡慕那些海归后能游刃有余的人,但我本人和这位海归归海的同学有很多共性,譬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很有限就是其中的一个,海归后归海的可能性不小。我个人以为,人的一生中总要做各种决定,撇开爱国情结,每种决定都掺杂着个人、家庭、父母等很多因素,不是每个决定都只有利处,也不是每一个都只有坏处,决定的结果是人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已,相同的是对中国的关注,能适合自己的就算最好吧。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 |
| 2 | 中美航班即将剧变!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
| 3 | 最肮脏的几种鱼 吃粪便长大 却成国人盘中餐 |
| 4 | 党指挥不动枪,枪也指挥不动党!蔡霞震撼爆 |
| 5 | 不到24小时就崩盘!中国大学生破产跳楼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两关键人物现身四中会场 习被公开羞辱 |
| 2 | 内幕流出! 张又侠错失良机 |
| 3 | 习和太子党的生死权斗,胜负已分! |
| 4 | 习罕见消失 杨振宁葬礼异常 温家宝送花 |
| 5 | 批准使用中国大飞机 |
| 6 | 睡完首富睡总统 靠男人捞到268亿 她凭啥 |
| 7 | 杨振宁与长子的一通电话,暴露了翁帆真实地 |
| 8 | 一个天大好消息传来,北京底气更足了 |
| 9 | 全国首个!浙江杭州打响第一枪 |
| 10 | 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