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联储能抵挡得住特朗普吗?乐观的看法是: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美联储货币政策受到白宫影响。悲观的看法则是:特朗普一直在“努力”破坏美联储的独立性,并会一直这样做。
经历了上周的大跌后,美股今年近11个月的涨幅几乎清零回到原点。在选举政治中,股市的表现往往影响选民对执政者政绩的评价。因此在中期选举前出现股市大跌,对特朗普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当选以来,特朗普常用美股的持续上涨来证明自己带来了“成功的经济政策”。现在股市跌了,他也就势必需要提供一个解释。
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作为美国经济最根本的一个调节按钮,牵动着天文数字的利益。大致而言,如果利率降低,那么信贷扩张,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容易获得贷款,因此带动消费和投资增长,经济加速增长,物价上升;反之,如果利率升高,那么信贷收紧,消费和投资收缩,经济增长减缓,物价也会回落。
根据1974年《联邦储备法》,美联储的法定职责是双重的:充分就业以及物价稳定。因此对于美联储而言,经济增长并不是越快越好,防止通胀风险同样重要。但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常常交错,每逢选举,执政党往往希望见到低利率,因为高增长和低失业可以证明当前经济政策的“成功”;而提升利率常常对在野党有利,因为经济减缓和失业增加反过来可以证明当前政府的“无能”。特朗普此次抱怨美联储加息,和他在2016年竞选期间抨击美联储“迟迟不加息”,本质上是一个逻辑。美联储在选举前后的政策动向也就格外敏感。
美联储真的独立于政治吗?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在制度和法律层面美联储是独立的,其政策不需政府或者国会批准,也不受任何拨款制约。主要官员虽然由总统任命、国会确认,但一届执行委员的任期最长可达14年,主席更是可以连任,因此人事任命可以超越选举周期。理论上,如果有“合理理由”(“for cause”),总统可以将联储主席免职。但新的人选还是需要国会同意,并且这种情形在美联储105年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争议性,许多基本的问题即使是顶尖的经济学家也未必有共识(比如:多高的通胀率是合适的?失业率多低才可以算是“充分就业”?)。美联储决策者也不是机器人,也都有个人政策偏好。因此,美国总统往往通过提名那些立场或者理念与自己相近的候选人进入美联储来间接地影响货币政策。这里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尼克松在上台之后任命了自己的忠实支持者,一度担任白宫顾问的伯恩斯(Arthur Burns)来执掌美联储。后者则通过长期的低利率“支持”总统,虽然一度造成了尼克松政府“经济成绩喜人”的表象,但也酿成了美国70年代滞胀的苦果,成了货币政策政治化的经典反面教材。
美联储通常避免在重要选举前后改变利率,以避免不必要的政治争议。美联储官员公开发言极为谨慎,任何微小的暗示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尼克松之后的美国总统们,也基本遵守了不干预美联储政策的潜规则。但是这些“常规”、“惯例”在特朗普时代是需要重新审视的。市场当前有明确的利率上升预期,特朗普也非常清楚美联储的利率走向对自己的政治处境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肯定还会不遗余力地“抱怨”美联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作为特朗普一手任命的官员,有多大的定力能够抵挡住这种总统级别的抱怨,也就成为了一个后果巨大的悬念。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扮演重要角色 习公主“出山” |
2 | 小胡现身破传言 王沪宁赴疆目的曝光 |
3 | 前春晚名嘴赴瑞士安乐死 儿子7年后泪洒镜 |
4 |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 都在出 |
5 | 全军上下 习主席的话没人听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