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诺奖得主:硅谷银行危机没想象的那么可怕

www.creaders.net | 2023-03-14 23:40:05  纽约时报 保罗·克鲁格曼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如果说有一件事是几乎所有经济观察人士都能认同的,那就是2023年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2008年上一次经济危机中的问题截然不同。

  彼时我们要面对的银行倒闭和需求暴跌的困境;而今银行业已是次要问题,最大的困境似乎成了因需求远大于现有供给而导致的通胀。

  对了,过往蠢行在今天仍有一些回响,因为这些永远不会消失。炒作之泉永不尽;加密崇拜和次级抵押贷款的兴衰有些明显的相似之处,人们被引诱陷入了他们并不理解的复杂财务安排之中。但谁都不觉得那段全球金融体系似乎就要彻底崩塌的恐怖时期将要重现。

  但突然之间,一些相同的画面似乎在重演。硅谷银行不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但2008年的雷曼兄弟也不是。面对一场经典的银行挤兑,但凡关注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人都会不寒而栗。

  但硅谷银行不是雷曼兄弟,2023年也和2008年不同。系统性金融危机大概率不会发生。而在政府介入稳定局面之后,可能不需要搭上大笔纳税人的钱。

  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先得理解硅谷银行的性质及其业务运作。

  硅谷银行自称“为全球创新经济而生”,这可能让人误以为其主要投资领域在于具有高度投机性的科技项目。但实际上,它虽然向初创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但并未提供大量借贷,因为这类企业手上往往有非常充裕的风险投资现金。这里的现金流是逆向的,科技企业将大量资金存入硅谷银行,有些是出于利益交换,但我怀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科技界认为这是他们行业的银行。

  结果,该银行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平稳但非常安全的资产,主要是美国政府和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长期债券。这些投资一度看到了回报,因为在利率水平低的时候,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比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短期资产更高。

  但硅谷银行的策略会带来两大风险。

  首先,如果短期利率水平上升会怎样?(因为已经处于极低水平,所以没有大幅下跌的可能。)硅谷银行盈利所靠的利差就会消失。而如果长期利率水平也上升,硅谷银行所购债券(利率低于新发债券)的市场价值将会下跌,造成大量资本损失。而这正是美联储为对抗通胀而提高利率后发生的事情。

  其次,虽然银行存款价值由联邦政府担保,但其上限只有25万美元。而硅谷银行的存款主要来自账上躺着数以百万计美元的商业客户,至少其中一位(当然是一家加密币公司)在该行存了33亿美元资金。由于硅谷银行客户实质上是未受保的,因而这家银行很容易受到挤兑的冲击,也就是趁着银行里还剩一点钱,所有人都争先恐后要取出来。

  于是挤兑发生了。现在又该怎么办?

  即使政府坐视不管,硅谷银行的倒闭大概率不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2008年的情况是整个资产类别都在大甩卖,抵押支持证券尤甚;由于硅谷银行的投资太平稳,类似的后果不太可能发生。主要损失将来自企业无法提现而导致的业务中断,如果硅谷银行的破产导致其他中型银行挤兑,情况则会更糟。

  也就是说,出于预防目的,政府官员自然有理由认为得设法为硅谷银行的所有存款提供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为股东纾困;硅谷银行已被政府接管,股票化为乌有。一些将大笔资金存入同一家银行的企业确实躲过了一劫,不用为它们的蠢行付出代价,这是令人气愤的,尤其考虑到那么多科技人士平常言必称自己是自由意志主义者,到了他们自己需要纾困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当然,如果硅谷银行和其他业内机构未能成功游说川普政府和国会放松银行监管,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该举措当时遭到莱尔·布雷纳德义正严辞的谴责,而他刚刚成为了拜登政府的首席经济学家。

  好消息是,这件事可能不需要付出太多纳税人的钱——甚至完全不需要。硅谷银行是否真的资不抵债还是个问题;它的问题是无法筹集足够的现金来应对突然出现的大量储户提款。一旦情况稳定,该银行的资产可能足够——或者说基本足够——偿付储户,无需注入额外资金。

  届时我们就可以回到平日那些既定的危机戏码了。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