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本月稍早发表的经济政策政见当中,包括禁止哄抬物价;但经济学家与分析师批评这项提议不利市场竞争,最后恐伤害而非帮助美国消费者。
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竞选团队当时在声明中表示,若她当选总统,将与美国国会合作推动“史上首道禁止哄抬粮食和杂货价格的联邦命令”。
这项提案寻求制定“明确的通行规则”,阻止大企业从粮食和杂货赚取“过多”获利,同时强化各州和联邦监管权力以惩处违规者。
在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尾声时,全球通货膨胀陡升,导致全美各地日常消费品项价格大涨。
然而,英国经济研究机构“牛津经济公司”(Oxford Economic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史威特(Ryan Sweet)告诉法新,当时的涨价“很少”是哄抬价格造成。
史威特指出,那时是供给受到疫情冲击,碰上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后者一部分是受到疫情期间美国联邦政府提供家户慷慨的纾困补助刺激。
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客座高级研究员霍夫鲍威尔(Gary Hufbauer)表示,禁止哄抬价格政策只是将怪罪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政府的炮口转向企业,但贺锦丽也是拜登政府一员;“这是相当成功的政治论点,但没有经济学基础”。
这是因为不是通膨率下降,杂货店的商品标价就会走跌;而是当薪资成长快过通膨,这也是过去1年多来的情况,则购买杂货的成本相对于薪资就会随时间降低,尽管这是段缓慢过程。
史威特也说,有明显证据显示,企业的定价能力已开始减弱。他认为“随着时间过去、通膨率逐渐回落至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的目标水准,关于(禁止)哄抬物价的讨论也会开始退到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