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民主国家搞不好经济 就守不了自己

www.creaders.net | 2025-05-18 16:01:37  邓聿文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邓聿文评论文章:专栏:川普上台以来,以一种近乎威权国家领导人的行事作风推动政策,不仅未能平息美国内部的撕裂与争议,反而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混乱且不值得信任的美国。他对权力的个人化运用,对媒体与司法体系的攻击,加上对社会矛盾的有意激化,都严重伤害了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他的MAGA支持者与一部分观察人士则辩称,这正是川普要带美国回归“黄金时代”的手段——让美国再次成为自由与繁荣的灯塔。 

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现代民主制度不能实现国家的经济繁荣、不能让多数人过上好日子,而似乎必须依赖威权手段来达成这些目标,那么,民主本身是否已经陷入某种功能上的失调?

在展开这个问题的分析前,我们常听到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民主的主要使命是保障人的自由与基本权利,它的功能在于限制政府而非发展经济。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似乎成立——毕竟民主制度的核心设计就是通过分权制衡、防止权力滥用、保障个体自由。然而,如果因此就断言民主与经济发展无关,或者说民主国家在制度上没有义务保障人民的物质生活品质,那不仅是对制度功能的错误理解,也很可能为威权主义的“制度反攻”提供了借口和土壤。 

我们需要正视一个现实:自由不是抽象的,它必须在生活中有实际内容。如果一个人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那么他很难仅凭“我可以投票”或“我可以发言”就认同这个制度。民主保障的是自由,但自由包括经济自由和经济权利——人们不仅要能说话,更要能过日子。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保障这些经济权利,不可能只靠市场自己调节。国家是否有责任确保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机会平等,才是问题的关键。 

长期以来,一些民主国家习惯性地将经济问题“技术化”、市场化,把增长与分配问题交给“看不见的手”。当市场运作顺利时,这种制度安排似乎合理;但一旦全球化带来结构性失业、技术变革加剧社会不平等,原本“中立”的制度设计很快就会暴露其对底层和中产的结构性冷漠。现实生活中,自由如果没有基本的经济保障,就很容易沦为形式。一个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无法为家庭提供体面生活,他对“自由”的感知很可能比不上他对“焦虑”的感知。 

而当民主国家无法有效回应这些焦虑时,民粹政治便趁虚而入。川普的崛起、英国脱欧、法国“黄背心”运动,背后都有一个共通的背景:普通人感觉自己“被民主抛弃了”。他们看见生活每况愈下、公共服务缩水、社会向上流动通道变窄,却没人真正为此负责。于是,他们转向那些敢于挑战传统制度、宣称“我能让你重新伟大”的政治人物。这不仅是“政治人物问题”,而是民主机制未能有效承担经济责任的体现。

民主国家搞不好经济 就守不了自己

正因如此,中国作为“发展型威权国家”的模式越来越频繁被拿来与民主国家对比。有人说,中国没有民主选举,却能盖高铁、搞科技、控疫情,仿佛在治理效能上完胜民主。当然,我们知道中国的制度问题远比表面复杂,资讯封锁与权力不受制约早已造成极大隐患。但在一个制度“是否有用”成为主流衡量标准的时代里,如果民主国家拿不出有效的经济答卷,专制的治理神话就有了现实支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制度选择越来越像是在“自由低效”与“专制高效”之间做取舍。

这就是今天民主所面对的根本困境。如果制度无法带来集体性改善、无法回应生活的切肤之痛,那么,无论它程式多么正义、理念多么高尚,最终都可能丧失群众基础。 

民主不能只讲理念、讲程序,而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只有将政治自由与经济权利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民主才可能长期稳定地运作。否则,“民主无能”的指控将从一种舆论战术,演变为群众实际感受。

事实上,历史上的成功民主转型,大多伴随著实质性的社会改善。战后西欧在民主框架下建立起福利国家,不仅稳定了制度,也赢得了支持;韩国、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之所以能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巩固,同样建立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繁荣基础之上。反之,制度如果不能持续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再高明的设计也难以维系人心。那些长期陷入内部混乱的失败民主国家,它们表面的民主制度设计不能不说好,然而,国家治理能力却一塌糊涂,实际政治是被寡头、家族或部落垄断。

因此,当我们谈论“民主能否守护自己”时,不能只谈制度原则,更要问它是否真正在兑现“让多数人生活得更好”的承诺。如果民主制度在现实中不能保障多数人的基本福祉,不能让年轻人有希望、老人有保障,那它的制度正当性就会不断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内部的自毁力量——反建制、反全球化、反政治正确的声音——会越来越强大。川普现象的本质,也许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制度“既守规则又不负责任”的长期结果。 

必须正视,一个制度如果不能回应现实焦虑,它就有可能被现实所吞没。民主绝不能变成“你可以发言,但没人倾听”、“你可以投票,但无事改变”的空壳。如果它无法兑现“让人活得更好”的承诺,那它守护的自由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民主国家如果搞不好经济,它就很可能守护不了自己。这不是一句警句,而是现代制度竞争的底线逻辑。在今天,民主只有证明它既能捍卫自由,也能带来繁荣,才配拥有未来。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