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总说美国商店的打折是真打折,没想到亚马逊(Amazon)这么快就学坏了。
最近,两名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的消费者于本周在华盛顿州法院起诉该公司,指控其在广受欢迎的“Prime
Day”年度促销活动中使用“虚假销售”广告,涉嫌误导数以百万计的购物者。
Prime Day虚高标价制造“假折扣”
诉状指出,亚马逊在“Prime Day”期间以显眼的红色“Prime Day
Deal”标签吸引消费者注意,并显示被划掉的高标价与“折扣百分比”,营造出“限时特惠”的氛围。
然而,诉讼称这些所谓的优惠大多是基于“人为抬高”的标价计算出来的。
原告举例称,一款Shokz品牌耳机被标注原价为179.95美元,但在促销开始前90天内,这款耳机在亚马逊的实际售价从未达到这个价格,而是长期维持在130至160美元之间。
也就是说,平时也有折扣,只是在Prime
Day的时候改成了红色“Prime Day Deal”标签。
另一例中,一款儿童平板电脑在Prime
Day上标榜“原价72.28美元、现价四折”,但过去三个月的实际售价在50至85美元之间波动,折扣明显被夸大。
“亚马逊通过制造虚假对比价格,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在促销中获得了罕见优惠,从而诱导他们迅速下单。”诉状中写道。

指控“引诱性营销”欺骗
两名原告认为,亚马逊的行为违反了《恢复网上购物者信心法案》(Restore Online Shoppers’ Confidence
Act),并构成不正当商业竞争。诉状指控亚马逊“故意利用标价虚高、折扣虚假等手段,引诱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稀缺性购买冲动’,从而掩盖真实的市场价格波动”。
他们表示,如果不是被误导,自己可能会在其他电商平台货比三家,或等待商品真正降价后再购买。
设置过高取消门槛
才刚被罚25亿美元
不过,这并非亚马逊首次因涉嫌误导性商业行为而被起诉。
今年9月,亚马逊刚刚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达成一项金额高达25亿美元的和解。FTC指控亚马逊通过复杂的设计“诱骗客户注册Prime会员”,并设置繁琐的取消流程,违反消费者保护法。
根据FTC的调查,亚马逊曾使用内部代号为“伊利亚特(Iliad)”的流程,让用户在取消Prime会员时需通过多达三页的确认步骤,意图让他们放弃退订。

该调查早在2021年1月川普第一届政府末期启动,FTC指责亚马逊“系统性地利用用户界面设计阻碍取消操作”,并在结账页面误导用户“一键购买”实际上同时注册Prime会员。
FTC表示,亚马逊故意为未订阅 Prime 会员的顾客设置购买商品的障碍。最终,亚马逊选择以25亿美元和解,避免进入司法程序。
与此同时,FTC在几个月前还对亚马逊提起垄断的起诉,该诉讼指控亚马逊在网络购物平台的垄断控制。
这恐怕也是许多外国平台不敢进入美国市场的原因,因为稍微做点小动作就会被集体诉讼,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美金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