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心惊肉跳:伊拉克是布什的越南?
【万维读者网】费卢杰毁尸、什叶派暴动、直升机被击落,近期从伊拉克传来的消息总是让美国人心惊肉跳。不少人表示他们已不再相信布什政府的乐观说法。不少人又想起越战,又想起那个实质性的问题: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遇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大事时,特别是战争时期,美国人一般会本能地与总统保持一致,不唱反调。越战是个例外,当时美国民众的大规模反战运动最终迫使总统下令撤兵。可以想象,如今美国在伊拉克又遇到骑虎难下的局面时,布什政府最不愿听到的就是“越战”二字。所以,当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不久前公然说“伊拉克就是布什的越南”时,立即有共和党议员指责他为了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当枪手,不惜长敌人志气,灭己方威风。国务卿鲍威尔也告诫肯尼迪说话要小心,“因为我们正在进行战争”。为慎重起见,参议院共和党政策委员会还于8日发表了一份题为“为什么肯尼迪的越南不是布什的伊拉克”的文字材料,列数了越战和伊战的16点不同之处。
肯尼迪的言论或许有为克里助选之嫌,但将伊拉克比作越南的并非仅他一人。在《华盛顿邮报》网站检索,仅邮报一家就在最近一周内刊登了17篇同时出现“伊拉克”和“越南”字样的文章,其中7篇是言论,其他的有专栏作者和学者的文章,有读者来信,也有越战时期外交官的回忆。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拉里·伯曼教授认为,最近美军伤亡人数增加无疑会使公众对总是乐观的总统表示怀疑。人们可以有很多理由认为伊拉克并非越南,但是两者之间最引人注目的相似之处是,总统对局势的说法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专栏作家科尔伯特·金说,越战和伊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美国民众对战争意义的疑惑。他指出,布什政府在伊战之前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联系,所以为消除安全威胁,美国必须对伊动武。然而过去一年的事实证明这两条理由都站不住脚。于是政府的说法又变了:美国人需要在伊拉克“推进民主”,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对国际和平构成威胁、不支持恐怖主义的伊拉克。但是最近伊拉克出现的紧张局面使人们不免要问:布什政府怎么能实现这些目标?
越战时期驻西贡的美国外交官罗伯特·奥克利则回忆道,约翰逊总统1966年曾异想天开地要在战时的越南南部“推行民主”。他指望这么做就可以争取越南人的支持,减轻美国的负担,并改变美国公众对战争的看法。奥克利认为,如今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做法与当年相似,结果可能也相似:美国人仍然脱不了身,美国兵仍然会成为靶子。
如果说上述言论仅仅是专家的观点的话,那么美国《新闻周刊》10日公布的最新民意测验结果应该更能说明问题:40%的受访者“非常担心”伊拉克会成为“另一个越南”,51%的人不赞成布什政府现行的对伊政策。
《纽约时报》11日发表评论说,当下这么多人谈论越战对布什政府来说绝不是好现象。虽然这一类比并不恰当,但布什总统需要从越战中吸取的教训是:困难时,美国人民是会忠诚地跟着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总统走的,但前提是他们对行动的意义充满信心。现在布什政府的战略似乎只是呼吁大家要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诚然可贵,但如果仅仅为了坚定不移而坚定不移,那只能说是鲁莽了。
铺天盖地报道美军在伊惨况 美传媒打破"爱国禁忌"
随着伊拉克局势急速恶化,驻伊美军死伤数字直线上升。美国传媒近日铺天盖地报道美军在伊拉克的惨况,打开报纸,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都是令人惨不忍睹的照片:一个个载满美军尸体的尸袋、战场上的美军跪在地上,伤心流泪为阵亡的同胞祈祷。每一幅照片都震撼人心。打破“爱国禁忌”的美国传媒,正在向美国民众展示这场战争的真相。与此同时,民意对伊拉克政策的支持,也随之每况愈下,总统布什的声望更跌至上任以来新低。
自从六七十年代的越战,及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当局禁止摄影记者拍摄阵亡美兵的灵柩运回美国的过程。当局担心若传媒过分报道负面消息及刊登这些血腥残酷的照片,会在国内激起反战浪潮。美国新闻分析组织“公平准确新闻报道”发言人鲁里卡斯说,自从伊拉克战争于去年3月爆发以来,传媒一直作自我审查,很少刊登美军士兵受伤或死亡的照片,认为做出任何令公众对战争的支持削弱的事,就是不爱国,特别在去年战事正酣时,传媒都极不愿意发布伤亡美军的影像。
但从最近几天来看,传媒已经改变了编辑方针,读者可以看到这场战争的更多真相。他说,四名美国人在费卢杰被杀及被虐尸示众的事件,使美国传媒开始对他们的采编手法进行检讨。很多报社察觉到,如果不刊登照片,根本无法让读者知道真实的事发经过。战争本来就是关于杀戮,现在美国媒体播发的死亡影像才算是“变得正常”,“看到了真相,民众对战争的看法可能受影响,影像比文字更能有力地打动人们情绪”。每一个血腥镜头都会改变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些照片还源源不绝地由传媒公开刊登出来,将对布什政府的作战计划构成严重打击。(今晚报)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