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恐怖分子突袭美国领馆 给布什当头一棒

www.creaders.net | 2004-12-07 00:02:2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上官天乙综合北京青年报12月7日消息报道:利雅得时间12月6日中午11点15分,一声巨响从沙特红海之滨的吉达市响起,坐落在市中心的美国驻沙特吉达领事馆遭袭了!北京时间12月6日下午5点左右,美国有线新闻网播报的这条突发新闻,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专家认为,这次事件可能是恐怖组织2004年的“收官之作”之一,是给刚刚成功连任的布什的下马威。选定吉达的美国领事馆下手显然也不是偶然的。因为美国是沙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是美国的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据推测,这次事件后,美国会进一步迫使沙特加大反恐力度。

吉达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西部,红海之滨,被誉为“红海新娘”。是沙特第二大城市和经济、金融、贸易、运输中心。距麦加72公里,距麦地那424公里,是通往上述两圣城的重要门户。吉达同时还是沙特的夏都和外交首都。国王、王室成员和政府各部大臣每年夏天均在吉达办公,有“夏都”之称。


大约300名沙特警察和安全部队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三名袭击者被击毙,两名袭击者被逮捕。沙特安全部队称,领事馆内的美国人都很安全,他们没有受伤,也没有被扣为人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表示,在被劫持的人质中,多数是苏丹人和印度人。据沙特官方消息说,沙特安全部队开始时曾同劫持人质的武装分子进行短暂谈判,但在发现武装分子试图制造威胁时,沙特安全部队人员果断向他们射击,打死三人,活捉两人,从而保证了人质的安全。

 
为了以防万一,美国驻利雅得的大使馆和驻达兰的领事馆已经关闭。在美驻吉达的领事馆遭到袭击之后,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卡罗尔·卡林曾对媒体说:“我可以证实美国驻吉达市领事馆遭到了武装分子袭击,沙特安全部队正试图控制领事馆,目前尚没有美国人伤亡。”


一年之前,因为担心安全问题,美国国务院已经授权沙特部分外交官和家属离开沙特。同时,美国政府还向美国公民发出警告,最好暂时不要到沙特旅游。估计今次事件之后,所有在沙特的美国人今后的生活更是紧张并害怕着。


全球原油价格6日开始反弹。上周,原油价格已经下滑了14个百分点,世界各地石油商期盼欧佩克能够采取行为抑制原油价格不断下滑。据悉,原油价格的反弹,一个是由于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吉达市领事馆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另外一个是由于尼日利亚3个石油井台遭到当地村民的围攻和占领。


没有任何人声称对此次事件负责,但《阿拉伯新闻》的记者罗杰·哈里森说:“有一种显而易见的猜测是‘基地’干的……有散布很广的传言称,他们在训练一个新的领导人,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希望用一次新的袭击事件让自己‘立’起来。”


据说,这个由拉登亲自调教的新领导人是沙特人阿卜杜尔·阿齐兹·穆克金,他也是去年5月和11月沙特两起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的重大嫌犯,共造成53人丧生,其中包括9名美国人。穆克金今年30多岁,他17岁那年就去了阿富汗,接受恐怖活动训练。后来,穆克金到了欧洲,参加了波斯尼亚战争。

美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在接受CNN采访时也说,“基地”组织涉嫌制造了袭击事件。 美国人自己似乎对这次袭击也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早有迹象表明恐怖分子会袭击吉达的美国领事馆。

 



枪声、爆炸声不绝于耳


  继美国有线新闻网之后,多家媒体向全世界讲述了当时的情况。阿拉伯电视台最先发出的报道称,数名袭击者企图乘车闯入美领馆未遂后在领馆外实施爆炸。随后他们利用这次爆炸强行突破美国和沙特的安全警戒线,并用手榴弹将领事馆大楼轰炸起火。之后,他们便和里面的安全人员发生了冲突,枪声、爆炸声不绝于耳。

  沙特著名媒体《阿拉伯新闻》的主编卡里德·马伊纳称,当地时间上午11时许,5名手持机枪和手榴弹的武装分子进入领事馆大楼内。据称,美国领事馆大楼正对着一条繁华的街道,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行人和车辆经过。马伊纳说:“人们不允许在楼前停车,尽管那是一条繁华的街道,连一秒钟也不让停。大楼把守严密,很难进入。这是一种协同式的袭击……这种规模的袭击让吉达人非常震惊。我们从来没想过会有这种事发生,尤其是在这么长时间的平静之后。”

  《阿拉伯新闻》的记者罗杰·哈里森透露,有人曾听到过两声爆炸。他说:“第二次爆炸把领事馆的院墙炸开了口子。”据哈里森介绍,遭袭击的领事馆位于安德鲁斯街,这里有政府机关、王室宫殿和领事馆,安全力量很强。袭击很有可能是从对面的巴勒斯坦街发起的。当被问到制造袭击事件的凶手是谁时,哈里森说:“有一种显而易见的猜测是‘基地’干的……有散布很广的传言称,他们在训练一个新的领导人,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希望用进行一次高难度的袭击来打响自己的名号。”

  还有一位正好路过此地的行人对路透社说:“在领事馆内,不断传出枪响。领事馆外,浓烟从屋里冒出。”


三个方面的原因


国际观察家与分析家们认为,恐怖分子这时候对美国领事馆下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刚刚成功连任的布什来一个下马威。美国总统布什11月3日在成功连任后发表了获胜感言。布什表示,未来四年将恪尽职守不辜负美国人的信任,将动用“一切国家力量打反恐战争”。这显然是对10月29日,也就是美国选战阶段“基地”老大拉登讲话的回应。在10月29日的录像带中,拉登声称,他将密切关注美国大选结果:“哪个州投票支持白人强盗布什当总统,就意味着哪个州选择与我们战斗,我们将把这个州视作我们的敌人。哪个州投票反对布什,就表明哪个州选择与我们和平相处,我们不会把它看成敌人。”

  其次是兑现“基地”老二扎瓦赫里一旦现身即有恐怖事件发生的规律。美国情报分析家在对“基地”老二扎瓦赫里的露面录像带和录音带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扎瓦赫里每次露面,必有恐怖事件发生。11月30日,扎瓦赫里现身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结果不出半个月的时间,果然有针对美国的袭击事件发生。

  第三是为费卢杰之战出气。费卢杰之战让抵抗力量损失惨重。在主要战事结束后不久,“基地”老三扎卡维就威胁说,要在“任何地方袭击美国目标”,为死去的上千名武装分子报仇。


为何如此轻易得手?


  事情发生后,国际社会的反应是“相当意外”,因为美国驻沙特使领馆是防备最森严的场所,但这次却让武装分子轻易突入其内,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这跟周末刚过有关。沙特境内的美国使领馆和美军基地确实守卫森严,特别是周末。但周末刚过,警卫人员容易产生极度疲惫的感觉,这时候容易被人有机可乘。

  其次是美国一直怀疑恐怖分子在沙特安全部队内有内应。曾负责训练沙特国民警卫队的一些美国教官说过,去年利雅得连环爆炸的案犯得到了沙特国民警卫队某些高级官员的暗中帮助。

  另外,恐怖分子越来越本地化。沙特境内发生的恐怖事件多为本国人所为,这说明“基地”组织网络已经本地化了。据美国反恐专家介绍,“9·11”事件以后,“基地”已经从原来那种集中训练模式转变为相对松散的自由模式。集中训练能够“专业化”地提升袭击能力,但在美国反恐战争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松散状态的“自由联盟”更易于“基地”组织隐藏,因为清理一盘散沙远比打扫一堆沙要艰难得多。

  

  沙特近年发生的袭击西方人员事件


  2001年

  3月15日-利雅得的一家书店附近发生爆炸事件,一名英国人和一名埃及人被炸伤。

  5月2日-一枚邮件炸弹使为科巴尔萨德医学中心工作的美国医生哈特奇受了重伤。

  10月6日-包括一名美国人在内的两名外国人在科巴尔被打死,另有四人受伤。
2002年

  6月20日-英国银行家维尼斯在利雅得被汽车炸弹炸死。

  9月29日-一名德国人在利雅得被放在他汽车之内的一枚炸弹炸死。

  2003年

  2月20日-一名为防务承包商英国宇航系统公司工作的英国人在利雅得被枪杀。

  5月12日-自杀式爆炸袭击者袭击了利雅得的一个居民区,35人死亡,至少200人受伤。

  11月9日-被怀疑是“基地”组织的自杀式爆炸袭击者袭击了利雅得的一个外国人和沙特人居住的居民区,18人在这一事件中死亡。

  2004年

  5月1日-枪手在沙特石油中心亚布开枪打死5名西方人和2名警察。

  5月29日-武装分子袭击了科巴尔的石油公司和居住区,然后逃往科巴尔的绿洲居民区,并将一些人扣为人质。7名沙特警察被打死。

  5月30日-沙特突击队突袭了绿洲居民区,营救出41名人质。包括一名美国人、一名英国人和一名意大利人在内的22名平民被打死,三名武装分子逃出包围。

  6月6日-沙特武装分子枪杀了为英国广播公司工作的爱尔兰摄影师库布尔斯,并重伤其英国同事加德尔。

  6月8日-武装分子在利雅得杀死了美国承包公司的一名美国雇员。

  6月12日-美国公民斯克奥格斯在利雅得的马拉兹郊区被射杀。“基地”组织声称对此事件负责。

  6月18日-绑架者斩首了美国防务承包商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雇员约翰逊。约翰逊6月12日被武装分子绑架,他成为首位在沙特被斩首的西方人。

  8月3日-为沙特一家公司工作的一名爱尔兰土木工程师在利雅得东部的办公室被人枪杀。

  9月15日-为马科尼电子公司工作的英国工程师史密斯在利雅得被枪杀。“基地”武装分子声称对此事件负责。

  9月26日-法国人巴尔波特在红海城市吉达被“基地”组织武装分子枪杀。

  12月6日-5名武装分子袭击了吉达的美国领事馆,杀死4名沙特警卫,打伤多人,最终沙特安全部队杀死3名武装分子,抓获2人。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