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为日本“抬轿” 是一厢情愿?
【万维读者网】《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第40期徐琳报道,2005年11月11日,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在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召开前夕接受日本朝日新闻专访时表示,希望日本能在“亚太地区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以对付“实力逐渐强大的中国”,并直指日本在亚太政治和军事的领域上“能够担负起领导者的角色”。陈水扁的言论恰恰反映出扁政府近来加强推动台日关系的努力,冀望美日在亚太日益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和日本岛内声势日渐高涨的“国家正常化”呼声,能为台海撑出另一顶 “保护伞”。然而,《华盛顿观察》周刊走访的美日台三方学者都没有陈水扁那么乐观。
“这或许是陈总统的渴望(desire)”。华盛顿独立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研究员米德伟(Derek Mitchell)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道,“日本在许多领域正在成为美国的伙伴,但我不认为日本会希望台湾成为其中一环。日本并不想介入台海争议,他们的想法是,何必因此向中国寻衅呢(pick a fight with China)!”
“美日联盟日渐紧密,并不表示日本就一定会在台海发生冲突时站在台湾一边。”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蔡增家博士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应该要避免在台日关系中‘单相思’!”
台湾不应“一厢情愿”
蔡增家曾于11月3日在台湾主流媒体《中国时报》的社论栏撰写一篇名为“台日关系不能单相思”的文章。他对《华盛顿观察》周刊直言,“陈水扁对台日关系会有如此一厢情愿的想法,主要是因为对小泉在9月中旬国会改选中大胜做出了错误的解读。”他指出,小泉在10月底进行内阁改组,任命的17位内阁阁员中有9位是“日华议员恳谈会”?D?D即台日议员间的联谊会?D?D的成员,加上其中内阁官防长官和外务大臣均是“反华”人士,陈水扁当局因而将之解读为小泉政府对台友好的表现。但事实上,这9名日华恳谈会成员同时也是“日中议员友好联谊会”的成员。
“我可以理解台湾何以会将日本高涨的反华情绪看成是提升美日台战略交流的黄金时刻。”华盛顿的史汀生中心研究员辰己由纪(Yuki Tatsumi)对《华盛顿观察》周刊分析说,“但是,日本政府会坚守一个中国政策。不论美日台三方的互动如何,都会是以‘第二轨道’(Track Two,即非官方)的方式进行。”辰己由纪也明确指出,陈水扁若期望台日之间的政治或军事交流层次能够确切地提升,可能性十分低。
辰己由纪也直言会将陈水扁的“日本成为亚太领导人”的言论定位成“一厢情愿的想法”(wishful thinking)。“中日在亚太地区的确是在激烈的较量中(intense rivalry)。中国尤其在东南亚地区着力颇深,日本在这一方面落后不少。但陈水扁若是认为日本会反击(counter)或是遏制(contain)中国,则不尽然。” 辰己由纪分析道,“日本无论在政治、外交、军事或经济上,都不愿意和中国正面冲突,而是以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为首要考虑。”
扁政府为加强台日关系,不仅有口号,也有行动。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外交部”于10月18日正式在外交部旗下成立日本事务会,整合以往对日的多种管道,以强化对日工作。除了台湾当局对增进台日关系有旺盛企图外,台湾的非官方机构也兴致浓厚。台湾半官方研究组织“台湾智库” 于2002年即开始推动“台美日三边战略对话”,2005年的研讨会已于10月底在台北举行,会上还邀请了前美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和日本海上自卫队退休将领参加。“台湾智库”国际事务部主任赖怡忠也公开表示,台湾不应只期待美日台三方联盟“围堵中国”,还应协助建立一个强大的美日同盟,构造一个“有利于海洋民主的亚太战略秩序”。赖怡忠曾担任“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办公室主任及民进党驻美代表处主任。
“现在在日本政坛是无法区分‘亲中’或‘亲台派’的,只有以日本国家利益为首的‘国家利益派’。”蔡增家表示道,“现阶段日本的国家利益是以成为正常国家、进入联合国安理会担任常任理事国和修改非战宪法为首要目标。”
蔡增家还强调日本政府和人民对于追求日本最终成为“正常国家”已有共识。“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曾出现正常化呼声,但当时的国际社会和日本人民都尚未能接受这样的倡议。”蔡增家回顾道,“但今年(2005年)4月的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日本民众支持这个想法。”他指出自民党党内才刚通过将日本自卫队更名为“自卫军”的提案,考虑到日本国会在9月改选后,自民党和公民党的联盟取得约三分之二的国会席位,自民党的提案预计将会顺利在国会中通过。
美日同盟深化 ≠ 台日关系升级
蔡增家进一步解释何以美日同盟的日益深化并不能转化成为日本对台湾更实际的援助和支持。“台湾当然希望日本能张开其保护伞,将台湾纳入其中,毕竟,要到华盛顿还是经过日本会快点。”蔡增家比喻道,“但我们应该先审视美日关系为何会好?主要还是小泉这个日本自二战以来最为亲美的首相?D?D这从日本派兵参与伊拉克战争和积极参与六方会谈等举动可以看出?D?D想借美国极力主张的反恐政策来实现日本正常化的目的”。言下之意是,日本更多地靠向美国,为的还是自身的利益。
辰己由纪也认为,日本政府将继续同台湾维持“非正式的关系”(unofficial relations),不会升高台日官员来往的层次,以免让北京及国际社会以为台日关系有实质转变。她也强调,这绝对是以日本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来考量。
站在华盛顿的制高点上,米德伟也坦言可以理解日本“不得不对现实低头”的做法。
“身为美国的盟友,日本自然对台海的和平稳定十分关切,这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想法并无二致。 ”米德伟表示道,“但美国知道日本的关切和束缚,因此可以理解日本何以怯于对台海问题有更积极的参与,但私底下日本在此议题上还是为美国提供了很多帮助的。”
2005年2月美日两国国防部长会面后,公开发表“美日共同声明”,声明中日本首次公开对台海问题表态,希望见到台海问题透过两岸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被视为美日联盟的一项里程碑。
在被问及何为日本的“关切和束缚”时,米德伟也毫不迟疑地说:“一个字:中国。”
“日本将自身置于台海这个中国最为关注的敏感问题,对其国家利益有什么好处可言?”米德伟质问道,“更不用说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十分密切。日本国内或许有人想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但我不认为这最终可能发生。”
辰己由纪更坦言身为美日同盟的另一半,美国对于台海问题的涉入之深,某种程度上是令日本感到苦恼的(unnerving)。“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和大陆及台湾的关系同日本和二者的关系是十分不同的。 ”辰己由纪解释道,“日本知道她对美国的政策没有掌控能力,但还是期盼美国能够理解到日本介入台海的不良后果。”
“我看不到日本现在会走这一步(介入台海危机),但未来如果有更加右翼的领导人上台,那就难说了。”米德伟强调道,“我不认为小泉是这样(极右派)的一位领导人。” 米德伟相信日本国会和日本人民中许多人都对台湾问题感到同情,但对于真正介入台海议题却又不能忍受。所以台日关系的现况是,两方政府?D?D包括军方?D?D都有很多往来,但是都没有高层交往。
辰己由纪认为,日本朝野、民间对于台日关系升级已经达成“不愿意”的共识,但若等到台海真正起军事冲突时,日本该不该介入在政治上还是莫衷一是(politically divisive),全看美国会如何回应这样的冲突。
“台湾面对的是小泉领导的‘新保守派势力’,而这批人不一定会为台湾说话,也不会让台湾成为日本正常化的绊脚石。”蔡增家说。他以日前日本政府允许台湾人免持签证赴日观光一事为例,直指日本的经济不好,而台湾人赴日观光的人次更是高居国际旅游者的第二名,意指台湾在庆幸获益时,日本的做法也不是完全无私的。
“台湾可以利用日本,但是不能依赖日本,”蔡增家警告道。
台海不是中日冲突的爆发点?
日本不愿追随美国一头热地栽近台海问题的深渊中,是不是也因为日本政府相信以中国日渐强大的军力,台湾迟早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何以现在要冒一切风险拯救一艘正在下沉的船?对于这样的论点,米德伟表示不能苟同。
“我认为日本人是非常关切台湾回归中国一事的。”米德伟指出,“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会造成日本战略上的问题,我不相信日本人能轻易将台湾轻描淡写掉(write it off)。与台湾相关的许多事是在至关重要,不论是经济上或其他方面。”
辰己由纪承认这或许是许多台湾人对形势的一种诠释方式。而日本如何看待台湾回归中国,要看台湾是以何种形式回归中国,如果是“如港澳的形式”(即一国两制)回归,日人的顾虑或许不会太大。但台湾若是完全整合进入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中,有鉴于日本对台湾的投资不少,日本商人的回应会不同。这也是他们十分关注香港回归后商业发展的原因。
蔡增家也预言,在小泉于2006年9月卸任前,中日之间的关系“不会好”。他直指小泉上任后有两大施政方针,一是复苏日本经济,另一是国家正常化,而小泉目前在国会的多数优势自然有助其推行改革,最新的报告也显示日本经济连续第四季呈现成长趋势。小泉接下来的施政目标便是国家正常化,包括修改宪法第9条和推动日本入常。
“从小泉自2001年就任后,5年来在争议声中还是每年参拜靖国神社,可说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而他的四位候选接班人也都是‘反中人士’。”蔡增家表示道,“我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持悲观的看法”。
辰己由纪还表示,台湾问题或许是中美之间容易起争执的焦点所在,但中日之间却还有其他的争议,而台湾成为中日争端爆发点的唯一情况就是当美日同盟迫使日本介入。米德伟也说,中日之间的问题很多,除了有历史包袱外,靖国神社的参拜事件让形势更加复杂了,但中日的“恩怨情仇”恐怕较这些问题还要再深一层。
“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确和美国连在一起,但我认为台湾不是中日之间最大的问题。”米德伟坦言道,“就算台湾问题不复存在了,中日之间的紧张也不会就此消除,就象中美关系一样。”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