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德国的中国热已是过去时?
【万维读者网】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上周访问了韩日中三个东亚国家。一些德语媒体认为,施泰因迈尔的亚洲之行表明德国大联合政府的对华政策同施罗德时代相比已经降温。
柏林的“日报”署名驻京记者Georg Blume的文章说,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中国之行打出的一个新口号就是“我们必须对中国政府的立场加以讨论”,显示出小小的德国要训诫一下大中国的意思。
文章说,施氏与红绿政府时代不同,首次亚洲之行先访问韩国和日本,然后再是中国,仿佛是示意中国要有耐心。施氏也没有像施罗德那样带着一班大公司老板出行,而是只带了些中小企业的老板。
文章认为,红绿时代,德国向中国的出口从1999年到2004年平均增长了23.1%,而在2005年德国政府更迭的一年,德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了0.5%,而中国向德国的出口则仍然保持了20.7%的增长率。这对柏林政府是个警钟-它表明德中经济关系中不再是双赢,而是有了赢家和输家。
作者断定,输家就是像蒂森克虏伯旗下的磁悬浮集团和西门子这样德国大公司。即使中国同意建上海到杭州的160公里长磁悬浮,也是以70%部件中国国产化为前提。虽然西门子监事会总裁冯必乐一再表示不相信中国偷了德国磁悬浮技术,但是趋势是中国的仿造技术和产品当地化政策必将越来越影响德国向中国出口。
文章总结说,施氏敢于在中国提出保护德国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并把这一问题放在了大联合政府对华政策的优先地位,有意显示出与施罗德的不同。
世界报周日版也发表了一篇署名驻京记者Peter Mueller的文章,对施氏亚洲行进行了评价。
文章说,上任不到百日的施氏在出访亚洲时才摆脱了内政的纠缠和新总理默克尔的影子,开始显示出自己的风格。虽然施氏在言谈中不断强调他保持了与前总理施罗德外交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但是他的外交政策更偏向于与默克尔的立场。
作者说,施氏在东京非常巧妙地表述了对华武器禁运的立场。施泰因迈尔在东京记者俱乐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施罗德政府在是否取消欧盟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其实也是与欧盟保持了一致,即取消禁运的前提是欧盟内部达成共识,现任政府也是这个态度。
文章说,与施罗德和他的前任菲舍尔不同,施氏不爱表现个人,而是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让全世界都感到紧张的能源问题上,施氏的口号是“能源安全政策也是和平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施氏敦促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负担起责任来,提醒中国不要与受到西方孤立的国家做生意。至于中国是否愿意听从施氏的劝告,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