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民网消息,美国《沙漠太阳新闻报》2006年12月31日文章说,亚洲的这两个经济超级大国占了全球人口的1/3强,很多观察家倾向于把这两个巨人合在一起分析,称之为注定要主导全球“经济光谱”的未来世界大国,但是“中印”(Chindia)这个概念证明是一个神话。
目前,印度和中国在不同的轨道上进行竞争。中国集中于吸引全球主要日用品的制造商。北京利用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和设施使在中国基地上进行生产和全球分发成为可能。这使中国在铜、铁和钢制成品方面成为了世界领导。直到最近,中国才进军高科技领域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希望放缓基于廉价劳动力和生产大量日用品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印度从1990年就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模式,转而采取现在的增长模式。那时的印度决定集中精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并把其作为印度发展出口的一个手段。由于成功地复制了美国的硅谷经验,印度一下子跻身于全球高科技领导之列。按目前的扩张速度,印度注定要成为高科技产品生产、组件和服务的全球领导。
由于两国的经济目标完全不同,所以尚在萌芽状态的中印竞争仍然处于低潮,但是变化的环境会迫使这两个相对友好的邻居走向越来越多的对抗。作为人口大国,两国每年都要创造1500万个新工作机会,以便把年轻人纳入到劳动大军当中,这将不可避免地在现有的制造业工作机会上产生竞争。令人惊讶的是成本优势在印度一边,那里蓝领工人的工资只是中国同类工人工资的一半。
由于这两个超大经济体不仅在对方的市场上存在竞争,而且在争夺自然资源上也存在着竞争,因此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值得人们密切关注。这或许能最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到底哪一个制度更有效?(作者莫里斯·R·贝斯克洛斯,陈宜泽译)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停止对华出口!北京报复战略遭重击 |
2 | 习公主登场亮相?习彭出现重大矛盾 |
3 | 马斯克出手王牌被废 北京后悔莫及 |
4 | 形势危如累卵,万众瞩目贵宾突访北京 |
5 | 41岁国家一级演员自缢去世,11岁儿子成遗孤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