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给韩国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的焦虑也体现在对历史的研究态度上
不仅如此,韩国还想把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延伸至外交领域。11月16日,韩国总统卢武铉表示,主要针对领土争议地区进行历史研究的“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在外交纷争方面应提供客观的资料和战略,改称为“历史外交财团”,“以免世界各国的教科书和媒体记录或报道错误的历史,从而误导各国对韩国历史的认识”。
卢武铉总统的这一举动大有为韩国历史拨乱反正的意味,可是究竟是别国误导了韩国历史,还是韩国误用了别国历史呢?
韩史研究绕不开中国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韩国学者在作历史学术研究时,必须大规模使用中国的史料。因为他们没有自己足够完整而久远的历史典籍留存,凡涉及古代史,尤其是先秦部分,都要到中国的各类历史记载中去寻找有关朝鲜半岛的蛛丝马迹。这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韩国严肃的历史学者惟一的学术途径。
因此,在韩国,学养精深的历史学者必然是汉语通,也必然是中国历史通。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联系与文化纠葛太过深广。
急利近利催生怪论
但与此同时,近年韩国也出现了一些急利近利的学者,出于一种类似历史焦虑感的情绪,搞了些耸人听闻的所谓“学术研究”,试图让半岛文明摆脱东亚大陆的笼罩,具备更强的独立性。
为此,他们不是抛开中国历史,而是更为精深地钻研,以求从中发现有用的资料,支持他的观点或论点。近期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研究中国神话后发表的论文,就是典型的一例。他宣称中国《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源自韩国。
显然,这是韩国人在用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历史光荣感。
在历史中求解焦虑
尽管这种误导韩国民众历史观的作品非常多见,但我们也不必为此太过敏感。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经济近30年的高速成长,给韩国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对中国的情感很复杂:中国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中国对韩国的影响会怎么样?具体到每个韩国人,到底会在中国的发展中得到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令韩国人困惑。
正因如此,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成为很多韩国人的一种强烈的心理需要。这其中,了解中国历史,探究中国人的精神起源和文化来源,当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民间,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是普遍性的。《三国演义》中张飞、关羽等中国英雄为大多数韩国人所熟悉,像守株待兔、鹤立鸡群等很多俗语成语,也为他们日常使用。对于普通韩国人来说,了解中国历史,差不多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但问题在于,他们所了解到的是真正的历史还是被加工的历史。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停止对华出口!北京报复战略遭重击 |
2 | 习公主登场亮相?习彭出现重大矛盾 |
3 | 马斯克出手王牌被废 北京后悔莫及 |
4 | 形势危如累卵,万众瞩目贵宾突访北京 |
5 | 41岁国家一级演员自缢去世,11岁儿子成遗孤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