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澳洲举行大选,工党胜出,工党领袖凯文·拉德(Kevin Rudd,中文名陆克文)将出任下届总理;现任总理约翰·霍华德(John Howard)领导的执政联盟(自由党与国家党)败北。霍华德是美国的最亲密盟友之一。澳洲一号人物换将,意味著美国又少了一个铁杆盟友。
是次澳洲联邦大选,全国1364万选民参加了投票。竞选主要在霍华德领导的执政联盟与拉德领导的反对党工党之间展开,角逐众议院(下院)150个席位。之前多项民调显示,工党将击败执政联盟。
凯文·拉德现年50岁。1998年当选工党众议员,2006年当选工党主席。拉德有著浓浓的中国情节,在国立澳洲大学读书时,主修汉语和中国历史,并特意取一中文名“陆克文”;后在澳洲驻华使馆工作4年。其长女嫁给澳籍华人,大儿子就读中国复旦大学,小儿子正在学中文。陆克文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号称(未来)西方国家首脑中说流利汉语“第一人”,有“中国通”的美誉。
舆论分析指,陆克文主政后,将适度疏远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关系,而把外交重心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中国媒体对陆克文当选欢呼雀跃,一些大型(官方)网站都推出了专题,澳洲大选成了这几天中国媒介的重头新闻,预示中澳蜜月期即将到来。
其实在霍华德时代,澳中关系也相当不错,堪称不同制度间国家合作的典范。
陆克文将对霍华德时代的国际政策作出两项重大调整﹕一、遏制全球变暖,签署《京都议定书》;和美国一样,澳洲也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尚未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二、从伊拉克撤军;其实霍华德早已从伊拉克陆续撤军,驻伊澳军现剩几百人。2003年伊战爆发时,澳洲曾派出2000余军人参战,是攻伊三大主力(美军、英军、澳军)之一。在2004年上届大选中,工党也藉伊战猛烈抨击霍华德,但没有奏效。
霍华德现年68岁,是澳洲最成功的政界领袖。霍华德毕业于悉尼大学,1974年当选众议员,1985年当选自由党主席;1987年大选自由党惨败,霍华德引咎辞职。1995年霍华德复出,再任自由党主席,1996年赢得议会大选,出任总理。
霍华德率执政联盟在连续4届(1996、1998、2001、2004年)的议会大选中夺取胜利,连任4届政府总理,牢牢掌控著澳洲政坛,至今总理任期长达11年,是澳洲有史以来任期第二长的总理;主政时期如此之长,这在西方民主国家中是不多见的。
大选过后,霍华德将丢失总理宝座。既往曾有两次大选,霍华德也不被民意看好,但最终却胜出;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再眷念他。其实,即使执政联盟再赢大选,霍华德也未必能续任总理。有报道指,霍华德可能于大选后的某个时间,把总理交棒给财政部长彼得·科斯特洛;这情形就像英国托尼·布莱尔被迫把首相宝座交给戈登·布朗(原财政部长)一样。在位时间甚长的霍华德,同样遭到了财长(彼得·科斯特洛)、外长(亚历山大·唐纳)等的严厉“逼宫”。
霍华德不但丢了总理,连议员资格也将不保,从而成为澳洲历史上第2位失去本选区议员资格的在任总理。在北悉尼本尼朗选区,霍华德总理不敌工党候选人玛克辛·麦丘女士;在该选区,从1974年开始,霍华德连选连任,至今已担任33年议员了。
当政11年,霍华德的政绩有口皆碑。在他的领导下,澳洲经济持续发展,连他的竞争对手陆克文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霍华德坚决反恐,恐怖分子对澳洲恨之入骨,多次威胁要在澳洲下手,但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澳洲维持了安全、安定。霍华德政府效率较高,较为清廉,未传出腐败之类的丑闻。
按理说,这么个并无重大污点的政府,应该可以长期执政。但民主社会却不是这么回事。政权柯断时间太长,单凭这一点,选民就不高兴;再鲜美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腻烦。何况当政久了,哪里有不犯错误的?仔仔细细找,总能发现你的不是。
民主社会就是这样,“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官”,没有人敢称自己是什么政坛“不倒翁”“常青树”。即便击败了党外对手,赢得了“江山”,也有可能被党内后起之
秀逼下台,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届满前中道“禅位”给戈登·布朗,就是个例子。有些国家索性对一号人物的最长任期作了不可逾越的硬性规定,如美国(2届8年)、韩国(1届5年)。
霍华德是美国的坚定盟友,在过去多年美澳关系极其亲密;布什总统、霍华德总理私交甚厚,霍华德是美国得州克劳福德布什私人牧场的常客。
霍华德走了,如此,美国,准确地说,是布什总统,又少了一个铁杆盟友。当年,布什总统拍肩捶胸、称兄道弟的几个最亲密哥们,已陆续消失于风云政坛,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2004年3月,西班牙议会大选,执政的人民党失利,何塞·阿斯纳尔首相下台。2006年4月,意大利议会大选,执政的中右联盟险败,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悻悻离开总理宝座。2005年9月,日本众议院大选,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领导的执政联盟(自民党和公明党)大获全胜,小泉的首相本可以坐到2009年(日众议院每4年大选1次),但小泉激流勇退,于2006年9月“交棒”给安倍晋三,告别政坛。
今年6月,担任英国首相10年、现年54岁的托尼·布莱尔辞职,戈登·布朗接任。布莱尔的首相本可以坐到2009年或2010年;英议会下院大选法定5年 1次,但现在是每隔4年即提前举行。上次大选在2005年5月,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获胜。卸职后,年富力强、不甘寂寞的布莱尔,很快又找到了一份“中东特使”的美差,布莱尔、布什俩仍不时有推杯把盏的机会。
送走了老朋友,布什总统也迎来了新伙伴。“改朝换代”之后的德国(2005年9月议会大选)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女士、加拿大(2006年1月议会大选)总理斯蒂芬·哈珀、法国总统(2007年5月总统大选)尼古拉·萨科齐,成了白宫的贵客佳宾。
再过一年,布什自己也要走人了。民主政体的游戏规则,不允许谁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