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世贸多哈回合谈判破裂收场,不少专家认为跟中国、印度及巴西这几个新兴经济大国崛起有关。有西方外交官员指出,印度和巴西近年成为贸易大国,令他们渐渐对多哈回合谈判的热情减退。由於外国资金早已大批流入,这些国家希望进一步开放市场的理由愈来愈小,他们反而愈来愈担心便宜的中国货涌入。印度的工商部部长纳特便说﹕「这回合我们是拿东西,并非付出。」印度明年5月就会举行大选,在面对高通胀和增长放缓压力下,国大党为争取农民的支持,对进一步开放市场并不热中,因为印度农民认为,协议会令他们暴露在国际竞争下,威胁到他们的存亡。
中印巴西暗中较劲难合作
巴西是世界第2大大豆出口国,第一大的牛肉、鸡肉、糖及咖啡出口国。在这次谈判中,巴西可谓举足轻重。对巴西来说,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意味有更大的市场,可减低对美国市场的倚赖。商品价格高企,亦促成巴西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理由要求美国削减农业补贴——食物价钱这样高,为何你们的农夫仍需要政府的帮助?但由於农產品出口在巴西经济所佔的比例较中印高,令巴西最后决定转靠向美国和欧盟。
但巴西的取态最终未能决定大局,反而中国打破一贯沉默作风,首次明确反对世贸总干事拉米提出的妥协方案,却突显它在全球贸易中已成为关键角色。虽然欧美开放食品市场,有利中国商品出口,但中国与印度一样,担心降低农產品关税,会令本土农业受严重冲击。
非洲穷国最受害
不过中国强劲的出口竞争能力,却令巴西与印度等国猜忌,令中国难以成为发展中国家领袖。这显示,随愈来愈多新兴市场崛兴,昔日西方垄断全球经济的时代经已改变;在更为复杂的利益角力下,世贸多边贸易谈判的难度大幅增加。一些分析家便看淡多边贸易谈判前景,认为不同经济体未来将更倚重缔订双边贸易协议,以伸张经济利益,世贸只能集中担当贸易纠纷仲裁者。
多哈回合若达成协议,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即时影响甚微,专家估计协议最多只能带来1000亿美元增长,佔全球经济不过0.1%。协议难產受害最深的其实是穷国。多哈回合的宗旨,原为协助穷国打进富裕国家市场,但大国却缺乏承担。以棉花津贴为例,非洲国家一直希望美国能削减棉花补贴,但美国却拒绝将棉花补贴问题纳入议程。西非棉花种植国布吉纳法索的贸易部长便说﹕「他们叫我来谈棉花问题,但我在这儿10天了,却从来没有谈过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