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在党政军体制上均仿效中国,通用汉语、人民币,甚至电话区号、手机信号都和云南一样,但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缅共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果敢族在当地高达90%人口比例所致,而与其是否“亲中”无关… …
由于突如其来的战火、难民潮、射入中国境内的流弹,和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海外汉族政权”、“酷似内地体制”等信息、言论,原本鲜为人知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俗称“果敢特区”)几乎一夜间变成网络热点,许多人为之激动、争论。
那么,果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弄清这些,须澄清几个问题。
首先,果敢是否“曾经是中国领土”?和当年中国远征军以及新中国建国后边界谈判有无关系?和“金三角”及国民党残部有无瓜葛? 这里东汉时随哀牢国内属,唐、宋先后属南诏、大理,元、明再度内属,直到1840年其土司杨氏才获得清朝“土知县”头衔,1897年中英谈判后划归英属印度,广义地说“曾是中国领土”并无问题,但该地始终未纳入中国历代王朝的流官行政体系,事实上直到1959年一直处在土司专政体制下,且自18 世纪起,一直由杨氏土司世袭。
由于该地是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划归英属印度,因此不论抗战时的远征军,或建国后的边界谈判,都与此地无关。所谓“争议地区”为班老、班洪地区,江心坡地区和南坎地区,其中班老、班洪地区抗战时被划归英属缅甸,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划回中国;江心坡地区1927年被英军占领,1960年勘界,双方以高黎贡山为界,以西的地区归缅甸,但片古岗地区划归云南省;南坎1897年被英军“租借”,抗战期间先被日军占领,后为中国远征军收复并建立“光复乡”,不久国民政府以1000卢比的象征性价格继续“永久性租借”给英国,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中方放弃对南坎的名义主权。可见,果敢地区和所谓民国时、建国后“中缅边界争议”无任何瓜葛。
该地和“金三角”并非一处,后者系更东面、靠近泰国边界的地方;果敢等四个特区也无国民党残军势力,而是缅共接受政府改编的余部,但这里同样曾是制毒贩毒的重要窝点,包括彭家声、罗星汉等都曾在由黄埔军校生任教的军校里受训,而“金三角”前毒王坤沙和彭家声是同学、好友,坤沙余部与彭部关系友好,因此“金三角”和果敢也并非毫无关联。
其次, “果敢族”和汉族是什么关系?果敢的“仿中国体制”究竟是怎么回事? 果敢地区的汉人是明末逃亡至此的南明后裔,后建立杨氏土司政权,1959年土司制和平结束,1962年缅甸政变后撕毁协议整肃杨氏土司,杨氏组织“革命军”反抗,被缅甸“以夷制夷”,扶植当地人罗星汉“自卫队”打败,1965年缅甸在果敢推行“缅甸化”,改汉族为“果敢族”,但1968年彭家声夺取果敢政权,此后虽屡经更迭,但果敢人的自治地位大体得到保证。因此,果敢人实际上就是土生汉人,他们依旧保持汉族习俗,通用云南方言和汉字。
1968年缅共彭家声在果敢建立缅共东北军区,1989年彭发动“3.11起义”,脱离缅共投效缅甸政府,5月建立掸邦第一特区即果敢特区,享受高度自治,缅方除派遣个别行政、教育人员外,对特区事务不加干涉。1992年杨茂良四兄弟发动兵变,彭家声出逃;1995年彭逐走杨氏重新掌权,今年8 月,缅甸军队搜查果敢某兵工厂激发冲突,8月24日白所成等逐走彭家声宣布接管政权。
不论是杨氏、彭氏当政,特区时代的果敢在党政军体制上均仿效中国,通用汉语、人民币,甚至电话区号、手机信号都和云南一样,但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缅共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果敢族在当地高达90%人口比例所致,而与其是否“亲中”无关——杨茂良四兄弟掌权时代由于大肆贩毒制毒,中方对其采取严厉态度,老四杨茂贤且被中方在1994年5.8大扫毒中抓获枪毙,但杨氏治下的果敢和今天一样,使用人民币、汉语,采用类似中国的行政体系。
第三,果敢正在发生什么? 8月8日,缅军以禁毒、搜黑枪为借口进入果敢老街地区,与果敢军发生摩擦,11日情势一度稳定;8月24日,果敢军副司令白所成等发动兵变,试图逮捕特区主席彭家声,未遂后投奔缅军,自称主席,随后果敢发生混战,导致数万难民涌入中国,至今战事仍未平息,信息矛盾、紊乱,流弹几度飞入中国境内并造成伤亡,果敢局势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
果敢问题的成因错综复杂。
缅甸政府对东北部包括果敢在内的4个缅共时期延续下来的“高度自治”特区一直如鲠在喉,希望加以更有效控制,且缅甸大选在即,他们也不愿这些特区节外生枝,希望加强控制。此次事件恶化,与此有很大关系。
四个特区中,佤族为主的第二特区、克伦族(中国称景颇族)为主的第三特区和内地外迁汉人为主的第四特区,在经济上比较“干净”,找不到寻衅口实,在政治上较为稳定、团结,缅军无隙可循,惟独果敢自建制以来内讧不断,且“四杨”1992年政变和彭家声1995年重归的两次内讧,导致缅军7个营 “应邀”进入果敢猛固地区,并控制若干要点,而该特区虽然也推行禁毒,但走私军火、设赌包娼、绑票勒赎等问题严重,引起周边诸多矛盾和不满,且彭氏任人唯亲,领导层矛盾重重,拿果敢开刀不但有口实可寻,而且有机可乘。
事实也正是如此,此次果敢事件一如此前的若干次内讧,虽然缅军大打出手,但形式上却仍是果敢两派对阵厮杀,是“果敢人打果敢人”。作为年近8 旬,曾几次因类似原因被逐出果敢的特区主席彭家声而言,历史曾慷慨地给予其多次亡羊补牢、重起炉灶的机会,却又让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同一个轮回。
战火仍在延烧,不仅造成果敢和周边地区各族民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也给中缅边界的稳定、安宁构成严重威胁。缅北和中国山水相连,果敢地区更有90%以上的果敢族,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是对相关各方智慧、勇气的极大考验。而对于果敢族的“近亲”中国人而言,先知情,再评论,应是最基本的行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