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林孟编译报道:日本核电大灾难,再次令世人担忧核能发电的安全性。美国综合性网上日志《石板》(Slate)日前刊登阿普勒波姆(Anne Applebaum)的文章说,当苏联切尔诺贝尔核电厂大灾难的阴影悄悄隐去,核电厂由于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在世界上再次成为时髦。现在有62座新核电厂正在兴建,158座正在设计,324座的方案已经提出。
日本的核电厂设计非常谨慎,各方面像他们的每样东西那样,都设想得十分精确。何况日本还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经历过核子灾难的国家,他们极力把核电厂建造得尽善尽美,并辅以完善的管理法律和规章。但这也不可避免地给世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以日本那么强的能力和技术,都不能建设完全安全的核电厂,那么别人能够做到吗?
(www.creaders.net)
有人会争辩说,日本的情况是例外,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像日本那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脆弱,而且这次大地震的规模也是空前的。迄今为止,总是有人企图对抗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自然灾害。一家法国、德国合资公司几年前开始在芬兰建造超级安全的“下一代”核电厂。该厂的设计可以耐受飞机的直接撞击,这是从九一一恐怖袭击获得的灵感。其核子反应堆还设计有据说可以控制堆芯熔化的安全罩。但这样的装置是靠钱堆出来的。原设计的建造成本是40亿美元,定于2009年建成。但随后成本节节上升,现在已经达到60亿美元,而且尚未完工。
芬兰这座核电厂,正是核电工业在欧洲以致全世界复兴的象征。核电工业正到处宣传核电的安全性,声称核电厂发生大灾难的几率是亿分之一,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统计学上未必发生的大灾难,却可能毁灭整个城市,或污染整个国家。正由于潜在大灾难的可能,所以正在芬兰兴建的核电厂,成本才一再加码。因为只要混凝土出现极微小的瑕疵,或钢材的质量稍有缺点,都无人能承担风险。
正如我们从日本核电厂灾难得到的教训,核电真实的代价,绝对不是巨额的建设成本可以反映出来的。核电厂庞大的建设开支是由纳税人负担,而不关核工业的事。而且核电厂即使出现一个小事故,其善后清理成本实际上也是由政府买单的。事故造成的医疗保健代价,大部分通过各种形式转嫁给社会。如果日本发生真正的核子大灾难,全世界都要付出代价。大家当然希望这种情况绝不发生,全世界的人都应当再次思考核能的真正“代价”是什么,并且停止核电工业复兴的步伐。
(www.creaders.net 记者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