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中国对缅调整政策 国务委员敏感时刻踏足缅甸

www.creaders.net | 2011-12-17 22:40:08  凤凰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不久前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引起舆论热炒“美国在缅甸挖中国墙脚”的话

题。值此敏感时机,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即将踏足缅甸,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而就在12月15日,事情又有瞩目进展,外交部证实,中国驻缅甸大使已经与缅甸反对派领袖、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会面。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缅甸问题专家杜继锋,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驻缅大使会见昂山素季,意味着中方正在逐步调整对缅政策,改变以往单纯跟官方打交道的方法,开始跟反对派沟通。他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缅甸反对派逐步融入国内的政治生活,中方跟缅甸反对派的沟通还会继续;如果昂山素季加入政府,中方也会相应提高沟通级别。

  杜继锋指出,缅甸改革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决策层的态度,目前看来内部似乎存在分歧,而最重要的军方,态度仍旧比较暧昧。图为缅甸总统吴登盛、丹瑞大将、昂山素季。

  自从缅甸去年举行20年来首次多党制大选、并展示开放姿态之后,这个一向戴着神秘面纱的国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真实的缅甸,究竟如何是什么样子?缅甸的改革,能走多远?中缅关系会否因为美国的介入而受到影响?中评社记者专访缅甸问题专家杜继锋,为大家详细解析。

  杜继锋认为,去年大选之后,缅甸政府已有多项举措推动政治改革。虽然文官对昂山素季这些反对派比较忍让,但是真正大权在握的军方却态度暧昧,依旧对国内的少数民族武装采取武力镇压,跟改革步伐不是很呼应。可见政府和军队之间还是存在分歧,缅甸的未来何去何从,还有待观察。

  他亦指出,在美缅展开接触的背景下,继续发展中缅关系这个大基调不能变。但是中国可以调整对缅政策,更加注重民间外交,促进两国人民感情,对中缅关系的长期良好发展必将有所助益。

  缅甸经济曾经发达 西方制裁后一蹶不振

  杜继锋告诉中评社记者,60年代初期,也就是缅甸刚独立后不久,它的经济在东南亚地区属于相对比较发达的。然而,自从1962年奈温发动政变上台之后,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

  1988年之后,在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下,缅甸的经济更是一蹶不振。虽然拥有天然气和宝石这两大可以作为经济支柱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出口市场比较单一(主要是中国和周边的东南亚国家),而且军政府还要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致使缅甸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当落后。同时,由于政府在卫生、教育等方面投入较少,导致很多社会问题,例如艾滋病、毒品等社会问题很严重。

  不过,根据杜继锋的实地观察,今年三月缅甸新政府上台之后,已经在逐步开放,采取了多项措施,相对以往比较封闭的情况,已经明显有所好转,比如一些以前会被屏蔽的网页,现在也逐渐放宽了。“美国悄悄放松对缅甸的制裁,以及希拉里的访问,都算是给缅甸改革成果的一种奖励,”他说。

  缅甸确实在变 “半文官、半军人”执政

  去年11月,缅甸顺利举行了20年来首次多党制大选,掌控政权者从军人变为“文人”。杜继锋强调:“当然主要行政官员还是以前军政府的人,只是脱下军装,穿上文官制服,所以说称他们为‘半文官、半军人’比较贴切。”

  杜继锋指出,至少在表面上,缅甸确实在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缅甸政府对反对派的控制有所放松。例如修改国内的“政党登记法”──根据原来的法律,昂山素季不能组党和参加政治活动,而今她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已经正式合法化,意味着她本人和其政党皆可参加选举。这是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二是缅甸政府高层和反对党高层频繁接触。此前一直是由劳工部长代表缅甸政府,跟昂山素季接触。但是今年8月19日总统吴登盛亲自与昂山素季会面,两人就国内政治改革问题交换意见,此乃一大突破。

  三是缅甸政府与西方国家恢复接触。今年9月停建密松水电站事件,其实是做给西方人看的,时值缅甸外长访问华盛顿期间,可见时机并非偶然。一种猜测是,缅甸与美国在背后有一些秘密往来、交换条件,缅甸用停建密松水电站来换取美国的一些“奖励”。

  四是缅甸政府开始释放一批政治犯。今年10月,政府宣布大赦,释放6000多人,其中包括200多名政治犯,占该国政治犯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杜继锋表示,过去一年缅甸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经济上似乎还没起步。

  缅甸改革能走多远?取决于军方态度

  至于缅甸的改革是真心的,还是为了换取西方的援助?杜继锋认为,目前仍需进一步观察,很难仓促下定论。

  在他看来,缅甸最大的改革动力来自内部,“长期的经济困难,已经到了一个严重地步,可能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杜继锋指出,缅甸改革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决策层的态度,目前看来内部似乎存在分歧,而最重要的军方,态度仍旧比较暧昧。“丹瑞等几个强硬派,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还是有影响的。他们的态度很重要,究竟是默许,还是等等看改革成果是否会威胁到他们自身利益?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他表示,现任总统吴登盛是丹瑞挑选出来的继任者,但是对军队没有控制权。在其他民主国家,总统都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但是缅甸比较特殊,军人是一个独特的政治利益集团,另设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对军队没有直接影响力,军队仍然自成系统。

  “政治上,文官对昂山素季这些反对派比较忍让,但是军队对国内的少数民族武装还是大打出手,采取武力镇压,跟改革步伐不是很呼应。所以对改革还是存在分歧,特别是政府跟军队之间。”

  未来如果改革举措触及军方的根本利益,不能排除军方再次干政的可能。但在目前这个阶段,杜继锋对缅甸改革的前景,还是持谨慎乐观态度的。

  不是围堵 美国在中国周围设置“防卫圈”

  对于希拉里的缅甸之行,不少媒体纷纷炒作“美国围堵中国”之说。杜继锋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美国主动“围堵”中国的主观意识不是很强,客观上也没有能力这样做。

  “更准确的描述是,对中国设置一个防卫圈。”杜继锋相信,中国在缅甸的经济利益,短时间内不会受到根本性损害。因为虽说美缅开始接触,但要完全恢复关系还要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中国在缅甸的战略安全利益,也不会受到美国介入的影响,而中国在缅甸境内的油气管的安全,更多地取决于缅甸国内政局的影响,如果当地少数民族武装冲突越演越烈,或将对油气管产生负面影响。

  缅甸搞大国平衡 不会倒向西方

  “缅甸一直懂得在大国之间搞平衡。”杜继锋告诉记者:“跟西方关系恶化期间,它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之间搞平衡。现在跟美国关系解冻,于是加了一个西方,继续搞平衡。”

  他认为,缅甸这个大国平衡策略是不会变的,但侧重点可能会变──以前更多地倾向中国,以后对中国的依赖或会有所下降,但是完全倒向西方,是不可能的。

  中国需要调整对缅政策 发展民间外交

  至于中国可以如何应对,杜继锋指出,继续发展中缅关系这个大基调不能变,不必因为它跟美国来往就对它另眼相看。

  “关键是要调整对缅政策。”他说:“以前中国比较注重跟缅甸的官方外交,不太重视民间外交。以后或许可以更加注重这方面,比如跟昂山素季拉拉关系,跟缅甸国内的非政府组织联系,或者跟普通老百姓做一些卫生教育等合作项目,促进两国人民的感情,对中缅关系的长期良好发展必将有所助益。”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胡春华一直遭围剿 传胡锦涛硬顶死保
2 新规敲定!中国制汽车几乎被全面禁止
3 王小洪最新讲话 调门也变了
4 离婚25年 李连杰与前妻黄秋燕在北京重逢
5 处境凶险 习已六神无主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