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本极右翼分子、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16日发出“东京有意购买钓鱼岛”的消息后,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17日表示,日本中央政府“也有可能出面购买”。对此,中共官媒强硬表态,称中国人没有义务以超乎寻常的耐心区分东京都购买钓鱼岛,与日本政府有何区别,但明确的一点是——“反击是必须的”。
中日关系向来在“走钢丝”,基于历史遗留问题,稍有动静都可能触动两国神经,进而将久已累加的怒气蔓延四方。围绕日本中央政府出面购买中日存有争议的钓鱼岛一事,中共官媒《环球时报》18日发表题为《东京花钱买不到钓鱼岛主权》的社评文章,严厉谴责日本内部“自娱自乐耍小聪明”的做法,并开诚布公表示,“东京花多少日元,也买不到属于中国的钓鱼岛主权。”
发出“购买钓鱼岛”唿声的石原慎太郎,是日本极端民族主义领军式的狂想者。他喜欢设计一些民族主义的创新之举,制造轰动,凝聚日本右翼对崛起中国的愤怒。他把日本人思想中最狭隘的那部分不断朝日本主流精神方向推。这样做的后果之一便是:“中国商船看上去就像功绩日本的航空母舰”,日本也随之成了 “奋不顾身进行保卫的国家”。原因在于,石原很清楚,钓鱼岛存在争端的事实无法回避,日本的挑衅势必会引起中国的“回敬”。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种归属也是二战的结局性确认。2010年9月,中俄领导人发表了关于二战结束65周年的联合主席声明,声明表示, “《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文件已对二战结果作出定论,不容篡改”。中国政府已多次做出表态,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中方的频频声明却未能阻挡日本就钓鱼岛寻衅滋事。长此以往,围绕钓鱼岛展开的争议本身便成了中日之间最大的争议所在。同时,由此不断产生的争议也为中日两国的积怨提供了一个“出气口”,但也暴露出日本方面在与中国的博弈中表现得越来越不自信。
2012年是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40周年,从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名古屋市长,但现在的石原,日本始终在试探中国的忍耐底线。有学者设想,如果中日能不计“前嫌”,重新交好,必将为两国民众带来不可限量的福祉,这是中日最理想的“合作”状态。但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是,日本需得放低姿态给予中国民众最起码的尊重,否则一切以和平共赢为“鳌头”的叫嚣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