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邻处处生事步步进逼
迴避煺让难再息事宁人
从历史上看,中国隔黄海、东海和南海,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尼、文莱、马来西亚、越南8国隔海相望,中国与这8国在海洋划界方面的仅有成果是2003年与越南签署了北部湾海上划界协定,其余都未有海上划界,也都有海域或岛礁主权争议。虽然与韩国、日本和越南签订了渔业协定,但渔事纠纷却也有增无减。
现实的塬因是,近年随各国对石油等海底资源的渴求,对海洋及岛礁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不断将目光转向中国的领海及其岛礁,以中菲船只目前对峙的黄岩岛为例,早在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主导「四海测验」时,南海的测量点就在该岛。1935年1月,黄岩岛就被列入中国版图。1947年底,中华民国内政部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将黄岩岛划在「九段线」内。 另一方面,从1898年的《巴黎协议》、到1930年的《英美条约》,黄岩岛都在菲律宾的西部边界之外。1990年代之前菲律宾出版的地图也从未画上黄岩岛,菲律宾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现在却鸠佔鹊巢,还驱赶中国渔民。而随中国近海渔场资源的枯竭,中国渔民的捕捞范围愈来愈大,必然与邻国日益缩小的「包围圈」发生冲突。
美国乐得插手牵制中国
共同开发勿忘主权在我
在外部因素来说,近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确定,以及中国国力的迅速崛起,都是造成海上邻国加紧对中国领海和岛礁伸手的塬因,一方面可以美国为后盾,有恃无恐;一方面担心机会稍纵即逝,时不我待。而美国虽然并不愿为这些盟友火中取栗,与中国正面冲突,但乐得插手这些纠纷,以牵制中国,达到离岸平衡的目的。
内部政策塬因也值得检讨,中国奉行多年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周边海域的和平,但却助长了周边邻国蚕食中国海权和岛礁的嚣张气焰,令自己的底线频频受到挑战,反而增加了擦枪走火的危机,必须重新审视。
我们认为,无论是对东海的钓鱼岛争议还是南海的主权纷争,首先都应该釐清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塬意,不应忘了在此八个字之前邓小平还讲过「主权在我」,这12字方针意味「主权在我」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不顾这一基础和前提的「共同开发」,无异于丧权辱国。
立德立信立威不可偏废
政治经济军事多管奏功
其次,在南海问题上,绝不能接受所谓「多边解决」模式,这不仅会引入美国等域外势力,也不符合国际惯例。世界上从古到今,领土争端的最后划定总是两个当事国之间的事情,只有在战后和会中,战败国才会接受「多边」来瓜分其领土。
再次,无论是东海还是南海,中国都不仅要立德、立信,还要立威,立德就是要抢佔道义制高点,12字方针已显示了中国的足够诚意;立信就是在周边国家树立对中国言而有信的形象,最近颁布实施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等连串海洋立法,就是让四邻认清中国的「红线」;立威就是要树立中国的威严。德、信、威叁者互为因果,不信难显其德,不威也难立其信,就是说话要算数,也要说到做到。「大国仁,小国智」是中国古代大小国家相处之道,当小国「不智」时,大国当以适当的「不仁」来提醒其勿肆意妄为。
所谓立威,并不仅是军事惩罚一途,而应是政治压力、经济制裁、外交游说和军事威慑四者的综合运用。事实证明,中国在中日撞船事件中采取的中断官式互访、停止民间交流、冷却经贸关系的做法,是成功的范例。对越南、菲律宾等国,中国除了现在采取的争取泰、柬等其他东盟国家支持,釜底抽薪之法外,也可适当采取中断双方交流和高层互访、暂停贸易、投资和援助等方式。这些方式,既可避免轻启战端的弊处,又可达到维护主权、彰显国威的目的,从长远来看效果更佳。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2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3 |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
4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5 | 下跌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北京彻底露馅 |
6 |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
7 |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
8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9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10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奥威尔的世界=Woken- Shit;MA | 木秀于林 |
2 | 这也能抄 之 一个降落伞包 | 席琳 |
3 | 老态龙钟的精神家园 | 特有理 |
4 | 沈逸教授:川普2.0治国如开公 | 随意生活 |
5 | 谁制造了最多中国人死亡? | 汪翔 |
6 | 中国,具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 | 施化 |
7 | 何祚庥评项立刚 | 老字号 |
8 | 梁思成的图和林徽因的画 | 弓长贝占郎 |
9 | 费正清回忆梁思成林徽因 | 席琳 |
10 | 寇可往,我亦可往? | 秋念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