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衰退下办奥运,当然想开源节流。虽然当局誓言力守93亿镑(约1100亿港元)的预算底线,但部分奥运建筑却惹来「豆腐渣」工程的质疑,部分场馆在奥运开赛前才草草完工,部分设施未开幕就损坏,向记者发放的媒体礼物包,更被投诉「空空如也」,内里物件品质差,很快报销。
节流有限,英国人只能向各国参赛健儿和观广开财源。伦敦奥运预计将吸引1000万名观,其中120万人来自英国以外,希望可带动伦敦的酒店住房、购物等产业。英国甚至暂停周日交易法案,让店主假期继续营业赚钱。奥运村及奥运公园所在的区域都被商城包围,要看奥运必先经过250间商店及70家餐厅。观赛的外国人中,估计中国人佔两成,将近25万人。很多商场都挂起「欢迎到伦敦」的中文横额,恭迎「运财童子」。
事实上,奥运一大话题总离不开钱。多届现代奥运一直赔本,如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Montreal)办奥运,结果花了30年才还清欠债,当地烟民30年的买烟钱,六分一用来还奥运欠债。直至1984年洛杉矶奥运,美国才以营商头脑办了一届赚钱的奥运。可是近年奥运愈办愈豪,结果又再闹出入不敷支,例如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最初估计需要13亿美元,最后埋单却花掉140亿美元,有分析更认为希腊债务危机的祸根,就是办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