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林孟编译报导: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2012年12月12日在《印度斯坦时报》发表文章说,今年是1962年10月20日至12月1日中印边境战争50周年。印度国内对此进行了许多讨论。但辩论却回避从更广泛、长期的角度吸取教训。
1962年边境战争有助于揭示北京战争理论的关键因素。从中国此后在1969年与苏联的边境冲突;1974年占领西沙群岛;1979年入侵越南;1988年夺占南沙群岛赤瓜礁;1995年攫取南沙群岛美济礁的行动中,也都可以得出类似的教训。北京在上述入侵行动中,都反复应用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重要手段。
印度天真地以为,自己是通过非暴力抗争获得独立的,而不是由于二次大战拖垮了英国,才使其殖民地获得解放的。而“新中国”诞生在长期血腥的内战中,是毛泽东及其革命团伙从血泊中建立起来的。他们已经做好了对内、对外用兵的准备。
实际上,毛泽东是在“大跃进”运动失败之后对印度发起边境战争的。中国学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指出,“大跃进”造成世界有史以来最惨重的大饥荒,对毛泽东的威信造成重大打击,于是他极欲通过一场战争巩固其领导地位。
被美国学者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称之为“毛的印度战争”50周年之际,印度人应该从更广阔、长远的角度反思教训了。然而可悲的是,某些评论者却乘机重复1962年战争神话,如将其称为“短暂战争”等。实际上,这场战争是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参与的时间最长、最血腥的战争之一。而且一场战争的长短,一般来说与其战果并无关联。如1967年以色列仅打了6天仗,就大幅改变了其领土和领水范围。1971年印度通过13天的战争,就将孟加拉从巴基斯坦肢解出来。
1962年边境战争,是二战后海拔最高的战争,导致3,270名印度军人死亡。印度和其他与中国存在领土纷争的国家,需要从中记取的永久教训,是北京战略学说中后来反复运用的主要手段:
出其不意地以最大限度的政治和心理打击震慑对手;只在国际和地区的恰当时机出击;运用“人海战术”发动快而狠的攻击;敢于进行军事冒险;以攻为守;以“教训”为发动战争的政治目的,这点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和1979年中越战争时都曾公开宣布过。
总之,新中国秉持了古典军事家孙子的教诲:“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