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林孟编译报道:法国《回声报》(Les Echos)日前发表法国政治科学家、时事专栏作家、巴黎“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创建者及高级顾问、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穆瓦斯(Dominique Moisi)的文章说,俾斯麦,这个著名的“铁血宰相”,以普鲁士为基础统一了德国的政治家,深知如何维持欧洲的和平。感谢他采取明智的克制政策,使欧洲得享几十年的和平。但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后,嫌他太过理性,于是打发他退休,开启了战争的地狱之门。
加拿大女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历史教授麦克米伦(Margaret MacMillan)在其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最新著作《战争终结和平》(The War That Ended Peace)中,对那次大战的终极原因不作结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我们能够说的唯一确定的事,就是德国在1914年严重缺失像俾斯麦那样伟大的政治家。无人愿意走向战争,但却无人知道如何避免战争。
今天处在工业和交通革命中的政治和军事领袖不可能理解,即将到来的战争不再像克劳塞维茨名著中所说,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在2014年初,北京的习近平和莫斯科的普京似乎都没有记取俾斯麦的教诲。习近平关注北京在中国海域的政策,普京关心俄国与乌克兰的关系。法国诗人、剧作家科克德(Jean Cocteau)的准则——“机智的无畏是知道适可而止”,对中国和俄国都很适用。
北京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海域及天空,似乎不顾中国的长期利益,逐渐失去部分理智,表现急躁。中国在亚太的地位是明显的、不可避免的,并且得到大家公认。然而,中国作为强大的和平强权,对其文明优越性的自信心以及对自身光明前景的信心在哪里?中国不仅蛮横地说出其地区霸权野心,而且公开炫耀。这就使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反对她的不同国家团结起来。这些国家盼望美国保持亚洲最大强权的地位,同时淡化她们与日本的历史仇怨。她们似乎更容忍和东京多年来的矛盾,而不容忍北京的威慑效果。
传统外交的教义,目前仍然可能比在20世纪更加管用。如果全球意识形态时代结束,返回的唯有国家利益。实际上,战争的变化比外交更大,而且毫无疑问变得更糟。武器的破坏力按照指数增长,而敌人却更加分散。交通和资讯革命改变了外交官的职责,外交规则却基本上原封不动。这些规则以谅解、利益考虑和其他认知为前提,需要某种先天的判断轻重缓急的能力,而那是中国和俄国今天都缺乏的。习近平和普京应当向俾斯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