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道: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月12日发表社论说,当星期六沙龙去世,以色列国家历史上失去了最具魅力、最多姿多彩、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所有阶段,从未停止激起狂风暴雨般的怨愤和争执。无论如何,他作为真正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受到民众欢迎,始终以昵称“阿里克”(Arik)称呼他们的英雄,他的影响始终存在。
他小时候在学校就被视为捣乱的孩子。以色列独立战争时,他是亚历山德罗尼旅(Alexandroni Brigade)的年轻军官。后来他成为101突击队指挥官,那是年轻以色列国家一支反恐尖兵部队。他的异常出轨的行动,同时为他赢得吹捧和批评,其中大多数来自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
沙龙在1956年的西奈战役(第二次中东战争)和1967年的“六天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敢打敢拼,尽管总有诋毁者在一旁吹毛求疵,他还是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在1973年10月的“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当时他不顾其他将军的激烈反对,率军冲过苏伊士运河,一举扭转了战局。
他的政治生涯也是好斗的。作为社会主义的以色列工党党员,他却参加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党,并一手主导该党与右翼Herut党合并组成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然而当他作为利库德成员获选为国会议员,很快却成为工党总理拉宾的国防顾问。他作为利库德集团贝京(Menachem Begin)内阁的首任农业部长,他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定居点建设潮。但1981年至1983年作为国防部长,他主持从西奈撤军,又破坏了许多由他一手建设的定居点。
在1982年第一次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他被认为在战争的真正目标上严重误导贝京总理。在贝鲁特萨布拉(Sabra)和夏蒂拉(Shatilla)难民营大屠杀事件发生后,他被撤销国防部长职务,并受到司法调查委员会谴责。1999年,沙龙在党内选举中战胜内坦亚胡(Binyamin Netanyahu-现任以色列总理),成为利库德集团领袖。2000年9月,他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许多人认为此举触发了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暴动。
在2001年沙龙即将出任总理的时候,传出他因违法竞选捐款问题受到调查的消息。2003年,他涉嫌贪污的消息不胫而走,他却向政坛投下震撼弹——宣布考虑以色列单方面撤出加沙地带。一些人怀疑这是由于他受到法律压力,必须巴结支配司法界和媒体的左翼势力。沙龙在利库德集团内就撤出加沙地带问题举行投票,但他失败了。于是他离开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Kadima)。他的分裂行动,至今仍然被一些右翼人士严厉斥责为背叛,这些人一度是他的铁杆支持者。
在某种程度上,令人震惊的立场大变正是他的典型表现。他引人注目的一生充满矛盾,常常出人意料。在一些人眼中甚至是莽撞、不顾一切、藐视权威。尽管沙龙弄权,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纵容,这是其他的神话英雄,哪怕显赫如达杨(Moshe Dayan)都不曾得到过的。无论他如何刚愎自用,任性固执地破坏规则,他都保持着这个国家偏爱的煽风点火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