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乌克兰事变最大后果:俄中联手抗美

www.creaders.net | 2014-03-05 14:20:18  BBC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对乌克兰事变的反应,其长期影响可能会比美国和欧盟的反应更重要。中国在此次事件中做出一贯的低调反应,但是中国领导人没有声张地对俄罗斯干涉给与支持,拒绝了欧盟和美国要孤立俄罗斯的要求。

  中国的报纸批评西方反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维持影响是陷入“冷战思维”不能自拔。

  克里姆林宫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电话讨论过乌克兰危机,他们的立场十分接近。中国的看法没有被透露,但是没有理由不相信俄罗斯方面的说法。

  恐惧西方

  俄罗斯和中国都十分重视对美关系,因为美国是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具有主宰地位的大国。尽管美国过势相对衰微,但它仍然是一个能够向全球投射军力的超级大国,而且其盟友遍布世界各地。

  俄美关系同中美关系一样,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双方都对美国干涉以及美国遍布欧亚的联盟心存恐惧。俄罗斯担心美国和欧盟继续扩大单一市场,担心北约逼近俄罗斯西部边界,不承认俄罗斯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特殊利益范围。

 

  欧美精英厌俄

  欧美精英阶层存在对俄罗斯的不信任使西方同俄罗斯关系复杂化,使西方精英倾向于对俄罗斯利益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而非妥协包容。这点中国也十分清楚。

  中国和俄罗斯一样,也担心在亚洲受到美国及其东亚盟友的包围。中国领导人奉行和平崛起的策略,力求成为经济、外交和军事大国的同时又能保持进入美国市场、避免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引发新的冷战。

  当然中国经济实力和军力上升,发展远洋海军已经增加了与东海和南海邻国的主权争端,其中包括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造成分歧和紧张。

  中国除了同日本在钓鱼岛的主权纷争有可能导致冲突外,发展远洋海军会遇到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阻遏,另外在南部还存在与印度没有解决的领土争端。中国来自中东、非洲和澳大利亚的油气资源供应线都处于美国海军的控制之下。

  在此情况下,中国和俄罗斯两个难以成为美国盟友的国家,面对各自的外交相对孤立,自然会发展某种新的非正式的联盟关系来平衡来自美国的压力。

  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共运历史上一度有竞争和对抗,美国利用中俄裂痕施展国际平衡策略,形成了中美苏三角格局。均势外交的特点是,盟友形成不是因为互相喜欢,而是互相利用。

  在目前的情况下,俄罗斯对中国形成威胁的能力大大减少,中俄关系趋于平等,或许北京在双边关系中的分量更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中俄找到了许多共同点。

  天然气合作

  俄罗斯需要将其天然气出口市场多元化,避免过分依赖欧盟。而中国则需要多渠道进口天然气和石油,改善能源安全状况。

  乌克兰发生危机后,欧美会努力减少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这种时候,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就会在亚洲寻找潜在市场加强自己的地位。

  中国希望建立陆地输油管道,形成对港口进口液化天然气渠道的补充。中俄已经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进行了十多年的谈判。到去年底,双方已经接近达成协议。

  当然乌克兰的变局说明,中俄天然气协议的意义不仅是以更廉价的方式取得能源。中俄或许会在此情况下采取更多的灵活变通,达成天然气供应协议。

  此外,中俄双方还在一系列问题上持有相同的观点,包括反对西方在叙利亚进行干涉,双方都对西方试图鼓动“颜色革命”传播民主极其反感。

  因此如果在今后数月或数年内看到俄罗斯同中国达成某种新的“和谐共识”,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