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公投后,美欧纷放狠话,威胁要更严厉制裁俄罗斯,不过明眼人都清楚,西方国家所谓制裁根本是空有声势,俄国不会放在眼内。对俄总统普京而言,公投后下一步,是如何处理与乌克兰及克里米亚的关系。
乌国爆发危机以来,无论美国总统奥巴马抑或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欧盟领袖一直口硬,实际行动却软得很。他们固然不敢与俄开战,即使是经济制裁,也因双边经贸和天然气而投鼠忌器。就连唯一有意实施的签证和冻结资产,也不敢针对俄政府官员和能源企业高层。
普京今次果断强势,自然不会理会西方「隔靴搔痒式」制裁。以美国为首的七大工业国(G7)威胁要把俄国逐出八国集团(G8)、把原定在索契举行的峰会移师伦敦,普京都毫不在乎,甚至豪言「不来就别来」,足见他面对西方政治压力下的自信。
普京真正关注的,是如何回应克里米亚民众的入俄诉求。假如他履行承诺纳入克里米亚,便难免与他视为非法的乌临时政府交涉。因为克里米亚的水电、天然气等必需品短期内仍仰赖乌国供给,如何确保「生命线」不因脱乌而中断,保障半岛居民生活,是既复杂又昂贵的挑战。但问题也不大,因为乌大部分地区若无俄天然气供应,将变成「死城」,损失会更加惨重。
接纳克里米亚入俄已无悬念,乌东部和南部会不会步克里米亚后尘,要看西方开出什么条件。如果答应乌变成「政治军事永久中立国」,东部和南部亲俄地区及乌全境操俄语居民的利益等得到保护,并在各地区「高度自治」的邦联基础上重组新乌克兰,那么普京可能会坐到谈判桌前。否则,乌克兰作为一个完整国家的前景,则很难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