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安倍胸无大志 新内阁输在起点

www.creaders.net | 2014-09-08 08:05:58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胸无大志的安倍

  安倍政权的新一届内阁已履新。素以强势著称的安倍当局面向外界显出了要“四处出击”的架势,可他的十几名年轻阁僚就难当此等重任,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因言成名,而非因突出政绩得到擢升。安倍本人已显得外强中干,其新内阁也无远大志向。在友邦美国看来,这种组阁的意义甚至还不如日本对美国猪肉的放行。

  有分析认为,就安倍新政府的一系列计划来说,唯一有望实现突破的其实只有与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谈判,其重中之重莫过于是否对美国猪肉放行。美国《政治家》杂志9月3日在报道安倍组阁时即指出了这一点。此前,美日TPP谈判的核心即在于日本何时打开国门,让美国米、麦、猪牛肉、奶制品和食糖大举进入日本市场。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美国猪肉的去向比起安倍改组政府显然更为引人注意。

  身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内阁改组竟落得如此关注度,这实在是有几分吊诡。安倍政府改组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值得讽刺的是,就连日本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安倍此番改组政府用意何为。就在9月4日,日本的几家主流媒体已对政府的未来政策走向提出了完全不同的判断。

  《每日新闻》认为,首相将采取果敢政策应对地方政治与女性权利领域;《日本经济新闻》称安倍政府“经济最优先”;《朝日新闻》则指出,新一届政府的第一要务是“稳定政权”。还有日本观察家竟指出,安倍新内阁的核心在于“考虑中国因素”,借此“向中国和韩国传递一定的信号”,并为安倍在2014年秋的“日中、日韩首脑会谈”铺路。

  可是,安倍内阁中的很多阁员都有否认“南京大屠杀”、日军“随军慰安妇”等罪行的历史,入阁的高市早苗、江渡聪德等阁员还专门带队“参拜”过靖国神社。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表示“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后,尽管中国外交部对于安倍的内阁任命以“安倍内阁改组是日本内政,我们不作评论”加以应对,但安倍的新内阁里显然就有很多引发北京不快的不稳定要素。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怀疑安倍或许要在组阁期间寻求“政治遗产”。不可否认,安倍终究打破了自民主党政府以来日本首脑“一年一换”的规律。但资料显示,当前安倍的侧近中并没有他培养的亲信,连同他本人在内,当前政府的核心大多是小泉时代培养起来的政客,甚至安倍自己的政策也有很多小泉的影子。因此,有自民党内部要员就指出,安倍之所以组建如此一个新内阁,其主要目的或许根本就不在内政或经济上。

  其实,从安倍的成功之道看去,倒也可以理解他“组阁”的用心。安倍政府当年依靠提振经济、稳定民生和对外强硬三点要素大获全胜。但进入2014年下半年后,日本经济在统计数据上就显出后劲不足,加之基本生活品的涨价,民众大为不满,其民调结果也因此下降。在安倍暂无意进行大规模结构改革之际,他也就只剩改组内阁一途。日本网刊“Blogos”就认为,比起“提振经济”等具体的大方向,安倍的目的是更为简单,他寻求的或许只有“维持股市”和“加入TPP”。

  就“维持股市”而言,日本的现状已颇能说明问题,在安倍公布阁僚后的9月3日,日经225种股票便有小幅上扬,更以2014年内近七个月来的最高点收盘。日本财经界人士就指出,当天股市上涨的原因只在于安倍政府构成的临时变更,并非当局对财界、经济界展开结构性调整。而安倍政府目前单纯依靠日元贬值主导的增长战略始终存在极限,当上半年的红利耗尽后,他暂时仍没有相应方案。

  至于TPP问题,不可否认,美国对于日本的农水要员西川公也已抱以厚望,在此前谈判期间,西川就曾在美日两国中居间调停,让部分美国粮食产品成功打进日本市场。此外,西川的“妥协”意向也相当突出,这对试图借TPP问题搞活经济的安倍颇有些艰难。但西川也指出,安倍早在上半年时就曾和奥巴马在“寿司店内”商议过谈判的“红线”,换言之,此次谈判的结果早在半年前奥巴马访日时就已商定,与安倍组阁的关联就很有限了。

  目前,安倍已迫使潜在竞争对手放弃竞争,又令党内要人为其保驾护航。由于日本“国安会”(首相、外相、官房长、防相)体系在本次内阁改组中变化不大,这也决定了安倍的调整本身就不是政策性的变动,他为了“重用女性”等特征而专门作出的人事调整即显出用力过猛,刻意而为。比起日本最终有望在TPP谈判中向美国打开国门,将美国强势产品放进市场,安倍就已显得勇于私斗、怯于公战,而他此前的强势也难免因此而化作“外强中干”。  (茅岳霖 撰写)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