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在外交上和西方热情拥抱,一边在「去中国化」的路上狂奔,这是朝鲜在进入金正恩时代后外交政策上的最明显转变。在朝鲜因为第三次核试验而遭到联合国空前严厉的经济制裁后,这种趋势在最近几个月更是达到高潮。这里的问题是,朝鲜的外交政策转变能走得通吗?
对朝鲜外交政策转向持乐观态度者,可能会以中国外交当年的「去苏联化」作为成功的桉例参考。在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也采取了对前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双边关系恶化,中苏双方从口头论战到彻底翻脸,中国在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和美国接触,和美国联手遏制苏联。进入邓小平时代后,中美建交,中国打开了对西方交往的大门,为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创造了外部条件,成就了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从中国这样成功的桉例看,有不少人,甚至于包括金正恩个人,或许都认为朝鲜也可以走一走这条道路。
但是,这种观点显然忽视了当时国际格局和今天国际格局的截然不同。中美所以能在上世纪摆脱历史纠葛走到一起,主要是因为中苏冷战,美国希望能和中国一起遏制苏联。今天,中美虽然构成了战略博弈格局,但是双方在经济和国际及区域安全上的共同利益,要远大于彼此分歧。美国承受不了和中国彻底翻脸的代价,朝鲜更不具有中国那样的幅员和规模,不具有可供美国借助来遏制中国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即便朝鲜想重走当年中国走过的道路,以今天的国际格局和朝鲜自身的资质,这条路也不可能走通。
朝鲜的「去中国化」外交能否成功,还取决于针对朝鲜的热情拥抱,西方会不会接受。在内外交困的国内经济和国际政治环境下,如果西方国家愿意接受朝鲜的拥抱,凭藉从西方获得的经济援助或政治鼓励,朝鲜或许还有机会对中国叫板,可以把「去中国化」推行下去。如果西方不愿或不敢接受朝鲜金正恩当局的拥抱,朝鲜可能根本就没有成功「去中国化」的资本。
而观察西方自朝鲜改变外交方向以来的表现,能明显看出西方的疑虑。西方国家搞不清这到底是朝鲜外交政策的根本性转变,还是金正恩在制裁压力下的权宜之计。在外交上被朝鲜的多变折磨得毫无脾气的西方很担心这又是朝鲜的外交伎俩,担心朝鲜在拿到援助后又立刻翻脸。所以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日本、韩国,对朝鲜递过来的橄榄枝都充满警惕。特别是欧盟,不久前还向联合国提交了议桉,要求把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以「反人类罪」送到国际刑事法庭接受审判。而美国在派出两位高级官员从韩国获悉朝鲜的底线后也没有任何反应,白宫仍然坚持以「弃核」为改善关系的前提条件,在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并全面接受IAEA核查之前拒绝和朝鲜谈判接触。而对于朝鲜来说,「弃核」根本就不在金正恩的政治词典内,在常规武器上和美韩相比毫无相对优势的朝鲜政权只有靠核武才能守住心理安全底线,才刚刚上台两三年的金正恩政权也要靠发展核武来获得军队支持。因为坚持不放弃核武,再加上朝鲜以往多变的外交政策给西方留下的不良印象,朝鲜想要在短时间内和西方国家关系彻底改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也就决定了朝鲜根本就不具有「去中国化」的西方因素。
决定朝鲜「去中国化」外交政策能否成功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因素。或许可以这样判断,如果今天的中国还是三十年前的中国,或者是印度,朝鲜外交「去中国化」或许还能成功。但可惜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前贫穷的、毫无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规模第二的大国。中国的影响力之大,甚至于连美国都无法和中国割裂,就更不用说朝鲜能彻底摆脱中国的影响。凭藉经济快速崛起,中国的军事、文化张力空前加强,中国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投射的阴影,甚至于连日本都紧张不安,以朝鲜目前的国家体格,又怎麽可能在朝鲜半岛这个地方,在中国的家门口成功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呢?更关键的是,在全世界都想抓住中国机会发展经济的时候,具有近水楼台优势的朝鲜怎麽可能一边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却推行「去中国化」策略呢?
因为上述两个原因,中国当年成功「去苏联化」的经验对朝鲜不举参考价值。朝鲜的「去中国化」外交政策只能无疾而终,想要彻底摆脱中国影响,就更是死路一条。针对朝鲜的外交政策转变,在中美战略博弈的格局之下,中国要防止朝鲜走得太急、太远,但也没必要为之焦虑。因为担心朝鲜外交政策的「去中国化」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就是杞人忧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