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巴黎9·11 恐袭为何又找上法国?

www.creaders.net | 2015-11-14 09:40:23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人们或许还没有从今年1月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又称《沙尔利周刊》)遭袭事件中回过神来,当地时间11月13日夜,爆炸声、枪声又再次划破法国的夜幕。巴黎市中心多处同时发生爆炸、枪击和人质劫持等多起袭击事件,将全世界的目光再次吸引到此。

  “作为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首要目标,美国可以休息一下了,现在法国才在那个位置”,一位法国高级安全官员2013年曾如是说,而今他的这样一言似乎再次印证了法国今天发生的一切。而随着13日晚一系列事件造成的伤亡人数不断攀升,一个问题也因此愈发凸显出来,为何恐袭再次找上法国?

  在观察人士眼中,一方面,法国穆斯林人口超过550万,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欧洲国家,逐渐加深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为恐怖主义思想在法国本土的泛滥提供了土壤;而在另外一方面,近年来法国不断在马里、利比亚等非洲国家和地区展开军事行动,这些行为刺激了外部极端组织寻求报复的欲望。如此内外因素彼此交织,演变成了法国面临的困局。

  但若观论内部民族、种族构成的复杂,法国不仅难比“熔炉”美国,就在叙利亚难民危机的当前,法国接收的难民也难同德国比肩。另外,就打击极端组织的力度来看,法国更无法同美国等国相比。恐怖分子不断将目光瞄向法国,显然还有除此之外的其它原因。

  法国从来不是安全天堂

  今年8月一辆从比利时阿姆斯特丹开往巴黎的国际列车上发生了一起恐袭事件,虽然在3名美国人的见义勇为下,悲剧最终得以逆转,但法国高铁恐袭案留给人们的思考却仍具深意。制造这一事件的25岁的极端分子摩洛哥人阿尤布•埃尔-卡扎尼(EL-Khazani)其实很早便被列入了法国情报机构的观测名单,法国方面认定他同恐怖主义相连,但没有对他进行监控。对此,法国警方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完全没有警力对所有恐怖分子进行监控,法国的警察人力亏空巨大。

  发生在法国高铁,乃至于音乐剧院的一系列事件都绝非个例。内忧外患之下,恐怖分子轻松迈过了最后一道门槛——安保。在某种意义上,以“伊斯兰国”(ISIS)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势力对外发布的恐怖袭击活动,越来越呈现出无目的性的迹象,而法国对安全重视的短板,无疑为恐怖势力源源流入以及内部爆发提供了缺口与便利。且如果在恐袭、安全问题频发的当前,这一问题如果还得到法国政府充分的重视,只可能埋下更大的祸端。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一直以来欧洲大部分高铁车站人流熙熙攘攘,几乎没有任何的安检措施,却又是在欧洲工作或旅行的首选出行交通工具。欧洲申根地区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隐藏在一国的安全隐患外溢到他国提供了机会,如此,当前法国爆发出来的恐袭或可能是更大范围恐袭可能在整个欧洲地区爆发的冰山一角。

  宗教世俗化之殇

  而观所有欧洲国家中,法国为好战伊斯兰教徒“输送”的人最多。法国参议院4月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已知的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伊斯兰国”(ISIS)效力的3,000多个欧洲圣战分子中,有至少1,430个是法国人。此外,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际激进与政治暴力研究中心今年也曾出具过一份报告,研究发现,只有沙特阿拉伯、突尼斯、俄罗斯和约旦为伊斯兰国效力的本国人数超过法国。在当时,法国激进分子的人数比德国和英国的两倍还多。

  一系列数字也曝露出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即不仅是恐怖分子主动找上了法国,法国已然成为激进分子的大本营。那么,又是哪些因素最终导致了这样一种现实?在这一问题上,西方一贯的政治正确与宗教世俗化主张、法国的种族融合政策或许遗祸不浅。尽管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将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的恐怖活动与宗教原教旨主义相提并论,并着力于呼吁宗教世俗化,鼓励融合、融入,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或也恰是因完全不顾现实地力推融合,让事情的发展逐渐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从而导致更多问题的浮现。

  有关数据显示,法国有550万穆斯林(法国总人口6,600万),这样一个庞大穆斯林群体当中,有的已近乎本地化,有的还保留着原居住国的国籍,其中有200万没有任何宗教感,甚至没去过几次清真寺,他们估计是世界上世俗化最强的穆斯林。他们或者他们父辈,作为劳动力移民到法国,没有文化,后代对中东的原教旨主义也很陌生,追求的是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向往西方电影里那样享乐主义的生活。但相比那些有虔诚宗教信仰的穆斯林,往往是这些世俗化的穆斯林更容易成为恐怖分子。

  穆斯林移民虽然在生活方式、语言等方面皆逐渐与外界趋同,但从内心来看其却仍无法融入欧洲社会,这也成为“老欧洲”的多年困境之一。而当社会适应发生问题以后,转向原始群体寻求群体内部认同感是人之常情。对那些被过度世俗化的穆斯林而言,一旦落入歧视和自卑的阵营,被迫寻找孤独的价值观,宗教就成了这些人所能依靠的最后一处港湾。这极有可能导致的极端后果便是,恐怖组织此时只要通过网络轻轻点拨他们一下,把极端思想输入他们脑中,他们就会误认为这才是“真伊斯兰”,试图在这样一种扭曲的宗教中求解,最终只能把自己和旁人推向了极端的深渊。

  宗教世俗化的盲目推进,尤其是在对待“异质文明”时,西方表现出来的“偏见”,往往让其难以“真心”、“共赢”的姿态来对待对方,这一点在法国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今年1月《查理周刊》遭袭后,现任法国波尔多市长、曾出任总理和外长的中右翼资深政治家阿兰•朱佩曾发表了“继续生活在一起”的博文,认为穆斯林的信仰、尊严和文化习俗理应受到尊重,但对此他却给出了这样的前提,即是要融入法国,遵循世俗主义和平等主义,实现宗教间的对话和共存。足可见在对待穆斯林文化时,法国的偏见与自傲。

  而再回过头来再来看本次恐袭事件,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事件发生后迅疾宣布,法国遭遇“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全境进入紧急状态并关闭所有边境口岸,并强调“我们必须确保没有人能进入法国从事任何罪行,而且必须确保犯下罪行的人在离开法国之前落网”。但不去细究恐袭背后的根本所在,单靠“防”恐怕连一时之困都难纾,这不仅是法国,也是世界都亟需面对的严峻现实。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